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秋天过去,冬天即将到来。进入冬季,天气转寒,人们也纷纷添衣加棉,做好过冬准备。再过几日,就到了传统的“寒衣节”,祭奠祖先,给逝去的先人们烧送寒衣,慎终追远,寄托哀思。
逢节作诗,遇景赋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情趣雅好,概莫能外,关于立冬的诗词也是俯拾皆是,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讥讽,境遇不同,咏叹自然各异。
平日赏析诗词,多就一首斟酌,反复沉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年代及生平,冀希望可以还原诗人当时的境遇心情,同诗人一起,穿越时空,沉浸在诗词之中,或喜或悲,或动或静,或悟或空,聊以慰籍,从而净化精神心灵。
立冬赏诗,撷取两首,一首为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安贫乐道,乐观豁达;一首为明代开国元勋刘基所作,充满哲理,意涵讥讽。风格不同,然都堪称佳作。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首联描写身居陋室,住所简陋狭小,房间小的刚容得下伸展膝盖,屋墙低矮,刚好过肩,需要低头。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颔联道出时间季节。“授衣”指九月,典故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七月天气转凉,从九月开始逐渐变冷了。此句意思是,刚过了添衣的九月,又迎来了寒冷穿皮裘棉衣的的十月。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颈联说明贫寒。“篝炉”指罩有竹笼的取暖的熏炉;“铢”是重量单位里面最小的,一两合六锱二十四铢,因此锱铢在过去用来形容微小数量。看得出诗人很困窘,熏炉里只有寸许炭灰,过冬难捱,添棉衣买不起,竟然只能用铢称量。此句对仗工整,一一对应,真实自然,浑若天成,此情此景,囧态顿生。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尾联点明主题。“陋巷”典故出自孔子赞叹颜回的德行的《论语·雍也》:“贤哉,回 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用颜回典故,表明自己乐观豁达、志向不改的宽广胸怀。意思是:一生以颜回的德行为师表,不管处在什么地方都会欣然面对。
陆游的《立冬日作》,语言平实质朴,前三句描述身居陋室,严寒将至,缺衣少炭,生活艰辛,面对困境,本该忧愁,然而最后一句转折为之,以先贤为榜样,安然若素,安贫乐道,以平静心态泰然处之,豪气顿生,境界深远,令人钦佩。
《立冬日作》
【明】刘基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温州市)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元统元年(1333年)考中进士,历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江浙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后辞官归故里;至正二十年(1360年)开始辅佐朱元璋,明朝建立,授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文成公。
刘伯温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数理等,在民间同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相比肩,辅佐朱元璋打下明代江山,功勋显著,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刘伯温不单是军事家战略家,而且是明初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诗文古朴醇深,清奇俊雅,气势雄放,寄情于物,寓理于景,富含哲理,其中很多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开创了明初一代文风,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这首《立冬日作》应该是刘伯温在元朝任职期间所作,对时弊进行无情讽刺。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立冬之日,本来应该是天寒地冷,竟然看到桃花出现淡红色的小花,十分诧异,估计是天暖所致,这句看似描写节令出现怪异,隐含着对时局的不满。不祥之兆,在古代往往代表着多事之秋,首联即埋下伏笔。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岁功”指收成;“颛顼”为古代“三皇五帝”之一高阳氏,功德显著,为世代华人崇敬;“祝融”都是古代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此句大意为:颛顼即便是再英明,如今一年的好收成的功绩也归不到他的身上;祝融虽然是被封火神,可是立冬时节天气转暖也和火神没有什么关系。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紧接上句,说明道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星辰的天气能够下雨,而雨后初霁,云雾缭绕,就会随意形成彩虹。这句用生活中的常识来阐述一个道理,那就是时令气候的形成不是谁的意志改变的,而是众多因素造成的。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大意是:立冬时节,天气变暖,本来是一种异兆,然而青蛙、蛤蟆、蛱蝶、秋蝉之类的冬天即将绝迹的动物,还以为是好天气,在晚秋的露水之中,早晚欢快的鸣叫或者飞舞,不知死期即将来临。
刘伯温的《立冬日作》充满了讽刺意味,前三句用立冬时节,气候转暖,桃树花开,来说明天气为不祥之兆,然而造成不祥之兆的并不是那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体元朝的气候已尽,积恶成祸,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就像立冬后,天气再暖也是一时现象,最终寒冬将至,然而那些秋天的动物昆虫却不知道,还在那里做着最后的疯狂挣扎。
诗人用蛤蟆蛱蝶秋蝉等来形容当权权贵的执迷不悟,用典巧妙,比喻形象,讽刺挖苦,惟妙惟肖,寓情于景,富含哲理,让人深思。堪称一篇向元朝统治者抗争的辛辣檄文。
以上两首《立冬日作》诗词,风格不同,情趣各异,一个是乐观豁达,随遇而安;一个是关心民瘼,讥讽斥责。同为立冬节,感受截然相反,相互对比,自然有另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