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题型解答方法

2024-11-23 11:2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30人

一、从词性切入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

【答案】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切入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切入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最好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分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四、从表达效果切入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表现形式所要达到的目的,就诗歌而言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分析】“一挥手”是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表现了弹奏技巧的高超。

五、从结构作用切入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分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六、从文化知识切入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文化品位很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熔铸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左右逢源。

例、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之处(即“诗眼”)的理解,实际就是对炼字的考查。如果平时对“折柳”这个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解答这个问题应该不会很难。其实,中学教材中有关“柳”这个意象的诗歌很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根据传统文化的解析,“柳”谐音“留”,希望留下,不要离开,有依依不舍的意思。因此,如果考生能够从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入手,解答时就容易得多了。

七、从文学常识切入

这里所说的文学常识主要是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时我们从这些最基本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入手,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例、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两字各有其妙,如果说“阔”字更好,就可以从诗歌平仄去分析,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声调也更为响亮;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八、从联想想象切入

联想想象是文学的基础,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为一方”;金开诚先生也说过,诗词鉴赏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

例、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宋词。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哪。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丛之间多陪伴一会。读至此可领会到词人之所以盛赞春光,是因为深感人生苦多,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同样情怀。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切入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分析】“应有”更好。“应有”就是应该会有,这种存在与作者的期望是相符的,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是客观存在,没有悬念,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没有“应有”那么好。

十、从情感切入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分析】从上阕中的“伤心”“愁”等词可以看出全诗直接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与愁苦,因此着一“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