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2024-11-23 11:1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119人

1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抖音视频火了。

丁延庆何许人?

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夫人,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女儿似乎完美避开了他们夫妻俩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给女儿辅导作业若干次后,丁教授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的转变过程: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1622257313144715.png

这番糅杂着不甘、无奈、释然的感慨,想必也是很多学霸父母的共同心声。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中,主角南俪就面临着和丁教授同样的困惑: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大学的尖子生,为什么孩子成绩却在班上排倒数?

在职场失利后,一向佛系的南俪无法淡定了,她咬牙切齿地发誓:“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

从此,她开始用之前最反感的方式去拼命“鸡”娃:

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逼着孩子背单词、做奥数题,让孩子没有片刻喘息的空间……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承受不住超高的压力,情绪崩溃,在一个大雨天离家出走。

南俪急到发疯,好不容易找到女儿,女儿却大哭着推开她,不愿意跟她回家。

1622257344823119.png

直到这时,她才明白自己之前做的事有多么荒谬。

电视剧结尾,南俪完成了与女儿的和解,坦然接受了女儿终究只是个普通孩子的事实。

听过一句话:“人生有三个关卡,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

很扎心,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2

微博上有个话题:父母学霸,孩子学渣,是什么体验?

家长们的留言是一把把心酸泪。

1622257482396588.png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父亲、老母亲们的疑惑、愤怒。

无数例子告诉我们,父母成就越高,子女超越父母的可能性就越小。

科幻作家郝景芳算过这样一笔账:

清华北大每年本科录取6000人,研究生和博士一共录取13000人,再加点MBA什么的,每年差不多录取20000人。

假设这些人有一半留在北京,也就是10000人,再假设他们全部内部结婚,一年可以生5000个清北二代。

那清华北大每年在北京录取多少本科生呢?500到600个。

这个概率,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不过分吧。

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能稳稳地居于前10%?

很多人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就是被“阶层滑落”给吓到了,但仔细想想就知道,阶层有可能无限上升吗?

显然不可能。

统计学上有个概念,叫“均值回归”

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对1078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回归”。

微信图片_20210529110711.jpg

身高如是,智力亦如是,不会一代一代无限地高下去,最终都会向均值“回归”。

接受孩子未来不如自己,或许是为人父母的宿命。

3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能接受孩子大学不如你吗?

下面有个匿名用户的回答特别暖心。

答主的妈妈非常优秀,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张文宏是同级的隔壁班同学,六年大学拿了四年的班级第一和奖学金。

毕业后,妈妈放弃了华山医院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做一名医生。

可女儿和妈妈却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初高中甚至是班里的倒数几名,高考连一本线都没过……

但妈妈从来没有埋怨过女儿不如自己,相反,每次在朋友同事面前提到女儿,都是一脸的骄傲。

因为,在妈妈眼里,女儿虽然成绩不够好,却有很多很多闪光点:

比如在班里跑步得了第一、雅思考了7分、自己做攻略和朋友去国外旅游等等。

妈妈无条件的爱,给了答主自信一生的底气,也给了她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有的是蔷薇,有的是丁香,有的是茉莉。

用种植茉莉的方法去浇灌蔷薇,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枯萎。

教育的真谛,是顺应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鼓励他们去挖掘内心的渴望,找到他们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从中获得快乐。

成功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如果只有考好分数、找好工作才算是成功,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啊。

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塑造孩子,是父母的短视和懒惰。

前几年网上曾有一篇感动无数人的爆文:《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

作者凡小西说,她是985硕士,丈夫是985博士,她在最佳生育年龄27岁生下了儿子,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可是,孩子上小学后,局面渐渐脱离了他们的掌控。

纵然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永远在班里吊车尾,而且还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经常感冒发烧,四年级就戴上了近视眼镜。

这时,她才无奈地承认,儿子确实资质一般。

放下焦虑后,她开始重新审视儿子,发现儿子有太多被她忽视了的优点。

儿子喜欢研究厨艺,10岁就能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儿子心地善良,进楼门的时候,看到身后有人,总会用小手撑着门,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儿子孝顺父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这样勤劳、懂事、善良的孩子,将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又何愁没饭吃?

“学渣”孩子,不是父母的仇敌,他们是来报恩的啊。

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生命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孩子借我们降生于世,却没有义务顺应我们的期待而活。

他们带着各自的使命而来,会奔赴属于他们的远方。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