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话史贯穿上下五千年,这其中各种人物关系交织,组成了极为庞大的故事脉络。影响力之大,在民俗中也有体现,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就直接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姜太公。根据史学考证,姜太公本名姜吕尚,字子牙,历史上确有其人,生活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所以目前无法考证具体年代。
我们能了解的只有这样一个故事:
姜子牙晚年贫困,曾江边用直钩钓鱼,借机被周文王发掘,从而成为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这个名号,也是这时候流传下来的。
除此之外,姜子牙流传下来的故事大都充满神秘色彩。比如姜子牙如何辅助周文王修德振武的;比如记录中说姜子牙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活了139年;比如姜子牙如何位列众神,最后甚至称为道教里的众神之主,先班之首,他经历了什么;民间又有流传“太公驾到,众神规避”的说法等等。
这些几千年前的秘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都让神话爱好者们不惜花费众多时间去捋顺故事脉络。
从《尚书》《逸周书》《六韬》《史记》等多方记载来看,至少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的,那就是姜子牙的确曾经真实存在过。但是从什么时候姜子牙开始和“神”联系到一起了呢?想弄清这件事,还真得先大概了解一下道教和佛教的地位之争。
我们首先了解,佛教和道教都是贯穿我们文明的两个最大的宗教。
道教在唐朝之前有多强大呢,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而这些黄巾军全都是道教人士。道教差点就凭一己之力,把整个东汉王朝灭了。要不是不到1年就被东汉王朝镇压了下去,估计现在也没佛教什么事了。
短暂的隋朝过去后,大唐开始雄起。因为开国皇帝李渊姓李,估计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名分,就自认老子为老祖宗(因为老子也姓李,全名李耳)。在皇帝的支持下,道教自然又把佛教给镇压下去了:道教开始当上了宗教大哥。
也正由于道教当上了大哥,而且还被皇帝认为是自己的祖宗,所以为了政治稳定,必然会加以神化。
战国时期和唐朝前期道教的地位之重,就会导致道教弟子和百姓不遗余力去神话相关的人物和事迹,然而这其中的事迹孰真孰假,根本是无从甄别的:因为记载太久远,太混乱了。
就比如我们熟知的《封神演义》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道教专属标签:成神、魅惑、妖魔、天尊等等,可见在当时道教的故事有多么丰富多彩。
而后到了《西游记》中,主角孙悟空也是跟随道教菩提老祖拜师学艺,72变和大闹天宫、龙宫夺宝等等故事,也展示了道教丰满的文化底蕴。
当然《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后话。唐朝前期尊崇道教,五花八门的记载也涌现了出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可是正所谓花无百日红呀!唐朝后来被武则天当政了。
武则天原名武曌,人家可不姓李,可不听那一套老子的传说。武则天认为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出来,武则天是信奉佛教的。
此时恰逢禅宗分派,唐朝的高僧神秀被武则天封为国师,这一下子佛教翻身一变成了国教了。佛教背后有了政治支撑,立刻开始向道教发起攻击。
佛教和道教在武则天和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佛道大辩论】,内容以《老子化胡经》为主。
佛教自然就不会承认《老子化胡经》的内容,而道教当然要拿出各种事实来证明《老子化胡经》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事关释迦牟尼的身份。
结果我们也能猜到:道教败了,失败的原因也显而易见:
第一,《老子化胡经》本来背后也没有证据,它明显是伪造的。
第二,武则天信奉佛教,百官们自然也得跟着武则天,偏向佛教。
于是武则天把《老子化胡经》列为禁书,从此佛教站了起来,名正言顺成了国内第一大教。
从道教和佛教之争的路线我们也能看出来,凡是关于道教神话的典故,大都是出自唐朝之前,战国时期前后的历史。
也容易理解:君主信奉道教,那么自然会神化道教。而关于佛教崛起,就是唐朝之后的事了。
到这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道教姜子牙的神化这么夸张了。姜子牙作为当时齐国的国君,道教不把姜子牙位列仙班之首还能推谁呢?
也许姜子牙博学多识不假,也许姜子牙文韬武略的确样样精通,也许姜子牙的确在渭水边偶遇了周文王。
但是谁能保证,这里面就没有很大的夸大成分呢?
《太平御览》和《封神记》把姜太公写成所有神的神,写成了驱邪扶正的偶像派。虽然超出了历史,但是也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中地位多重,反映出了道教曾经有多么影响人心。
追究神话的真实性到底有必要吗?我认为没有:神话,更像一种信仰,不应全用历史的严格眼光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