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三年历史学习规划和一些实用历史选择题技巧及大题答题角度。高一:高一阶段对历史学习的要求是简单记忆与理解。要在高一打下基础,课前预习最重要!前一天晚自修下课或早自修,把要学的课时读一遍,留下初步的印象。这样上课时就能跟上老师的PPT和思路,有效避免因盲目寻找某知识点、抄写与书上原文相同知识点而浪费时间。如果实在没时间或忘记了,那么请在课前10分钟读出声来。感觉马上就忘或不理解不要紧,请相信你的大脑的潜力。其次,要知道一节课的构成:背景(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老师上课,一般都会按照这三点来推进。把握这三点就把握了整节课的框架。背景与影响分点记忆,中间的内容逐行看过去。最好准备几只颜色柔和的荧光笔。颜色太丑或太亮,会使你下意识忽略旁边空白的字句。然而,因为高一时做题量太少,很难把握出题老师的角度,所以第一遍做笔记时往往漏划或多划,旁边空白字句中可能含有重要知识点。做笔记的原则,是多划等于没划。上课讲到的重点只用荧光笔划关键词,如果是成段的背景或影响,切忌用荧光笔划一整段。按老师PPT标出序号,并在旁边写上较大字体的背景或影响即可。高二:高二对于背诵与理解要求迅速加深。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纯记忆题明显减少,材料理解题比例大幅增加。这时候很多同学会感到,书上学的知识对于这种玄学材料题毫无用处,甚至会有干扰。关于材料理解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会在后面详细介绍。《人物》与必修学习方法相类似,注意将人物放入必修历史中结合理解。例如克伦威尔就在必修一光荣革命的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这对于理解人物的背景和影响有很大帮助。《战争》主要记忆时间线,最好整理时间轴。例如二战时期,不仅可以以时间为轴线整理所有战役,也可以从不同战场的进程来做时间轴。战争另一个高频考点是地图,书上出现的地图必须认真记忆。最好看着地图在白纸上画一遍,直到能默写出来为止。举个例子,战争中最难记的就是太平洋战场。首先在白纸上画出中国和日本的部分领土,在相对位置标出各个岛屿。再标出战役名称与时间。图册可以作为辅助理解的工具(因为图册很少考)。《遗产》知识点多,考点分布杂乱。主要记忆背景、建筑特征、意义、地位。学习这本书的最好方法,是在课间或零碎时间把它当作一本导游书来阅读,这样可以扫描到很多遗漏的知识点。高三:高三一整年就是疯狂地背背背和不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背诵和理解一定要均衡发展,只重理解不重记忆不仅选择基础题易失分,大题更难拿分。这时候背诵是政经文选修横向记忆。横向记忆能够找出未意识到的联系,帮助构建知识框架。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只有刻意去理解,才能在一些题目中拓宽思路,做出反应。高三必不可少的是扫荡式记忆。最基本的框架是背景(原因)、过程(内容)、影响(意义)。一定优先记忆书本上原文。为了方便记忆有几个角度可以参考:内外,政经文(思),积极消极(局限性),必要性可能性,破立。这也可以用于大题的答题角度。举一些例子帮助理解。【积极】 破: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立: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政),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思),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社)。(经)颁布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局限】没有改变两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影响。(时间轴➕破立)(时间轴法就是画一个坐标轴,垂直画一个箭头表示当时的意义,向右画一个箭头表示对后世的意义,向左画一个箭头表示对前事的影响。这方法有时候特别好用,有时候特别不灵。七届二中全会也可以这么记)必要性: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亟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可能性:(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外)英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优势(这句话在课前提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主要用于辅助记忆,防止漏角度。考试的时候,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回想前后的知识点,前一件事影响作为后一件事的原因,把这件事的影响(目的)转换为原因。历史大题的设问很有玄机,如果是只“根据所学回答”,那么一般不用写材料;如果是“阅读材料回答”,那么一般不需要书本原文;如果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那么材料与书本都要。那么大题如何从材料中提取答案呢?1、每道大题的材料前会有一到两句题干。这些总起句可以定位考点。2、标点:句号、问号、省略号往往隔开不同得分点。找到后,用黑笔画斜杠隔开。3、连词: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的连词后面可能会有得分点。4、在材料中,将你认为可能是得分点的用1234标好后,回想书本上有无原话可以替换,如果没有就将材料凝练或用同义词替换后写上。首先要学会看书,高三的题量足以支撑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有意识去揣摩出题者的问题角度与可能考的知识点。平时看书背诵时拿一支自动铅笔圈圈划划,可以加深记忆,也不至于划花书本。其次,注意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课本两侧的学习思考与知识链接以及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一定要认真去看!它和大的字一样重要。高考大题热衷于考课前提示的小字。无论是各地的模拟题还是高考题,都喜欢从小字里面直接挖空或找材料出题(毛泽东思想那一部分小字考得尤其多)。选择和大题都出。选择题有时候看到没头没尾一句话,其实是书中有的内容。还有如果是长长的材料题,不要慌。首先分解材料,找出时间、类别(政经文),定位对应单元或课时。再根据书上的知识,排除错误选项。研究材料,从多个长句中找出主旨句,接着找出中心词,最后选出与材料贴合的选项。现在有些题,为了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会特意出一些与书本相反的材料。这时候,我们就要跟着材料来。1、时间类。有些是很明显的时间错误,但有些就较为隐蔽,例如罗斯福新政(1933)与凯恩斯主义(1936)之间关系,凯恩斯主义没有指导新政。3、程度类。大多数时候过于绝对的表述是错误的。一般会选看起来比较安全的选项。(例如重要、有利于、一定程度上)4、方向类。审清题目,问的是原因,就千万不要把影响类的选项填上去。5、材料无法体现。现在有些题喜欢无中生有,讲的看起来十分高大上,其实是在瞎扯。(这个有时候有风险,因为说不定就是你理解还不够深刻)6、同质选项/互斥选项。前一个一般来说是都不选,后一个就要慎重。7、史论题基本错误。史料实证是谨慎、可知、不排他的;历史解释可能多元、致力于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