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把串门时主人没有在家被拒绝进门或者是受到了冷遇称为吃了“闭门羹”,所以说“闭门羹”就是拒客的意思。那么“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呢。
这个典故出自于唐代冯贽所著《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说的是宣城一个叫史凤的名妓的故事。
史凤长得非常漂亮,擅长歌舞,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名动一时,不但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就是那些浪荡公子、好色之徒也不惜千里迢迢趋之若鹜,他们重金求见,车子经常在妓院外面排的很远很远。
但是,史凤却不是一个俗人,她仰慕那些才高豪侠的男士,对那些猥琐之徒不屑一顾。她对前来求见的人,按每个人的品貌才学划分等级。对那些品端才高的人,她下楼接待;如果对方是纨绔子弟,或者不学无术,一律拒之门外。时间一长,那些屡屡被拒绝的宵小之徒就对她怀恨在心了,他们四处造谣,败坏史凤的名声。对于这些人,史风想出了个一个办法,以后这些人来见她,她就给他们一碗羹汤,让他们吃后就离开。后来,这些人一看见桌子上摆了羹汤,就明白了史凤的心意,就知趣地告退了。
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成的,这些原料在当时都很廉价,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轻视。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了。
不过史凤没想到的是,由于她做的“闭门羹”味道鲜美,竟然引得一些人吃了以后成了回头客。如今,在安徽沿江一带“闭门羹”还是一道传统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