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备受挑战,为适应课改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始新的探索与创新之路,课题研究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运用适切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一定研究成果的过程。课题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检验反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问题,再开展研究,如此形成循环链,其目的是让教师实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蜕变。但是,在培训与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深感困顿,虽有部分教师进行过课题研究,但对开展课题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仍然缺乏明晰的认知。基于此,将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与一线教师探索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一、找课题的路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首要的工作就是找到一个适切的课题去研究,其实质就是提出高质量的研究问题,问题的质量决定研究的方向、水平和价值。爱因斯坦在他的《物理学的进步》中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研究的首要环节,也是一项完整的研究工作的开端,对教育研究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开局作用。[1]
(一)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是教师选择研究课题的最基本路径,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体可从如下层面进行遴选。
1.课程层面
课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所要学习的指南,具体表征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层面的探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课程类型与特点诸多方面的研究,如“不同形态的课程在本校或本地实施的策略研究”;非正规课程的建设及其功能性研究,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等;选定某一主题或内容就其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如课程编排顺序、逻辑结构、课标与教材匹配性等方面研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对课标建构、教材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从利教与利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视角探析课程中的相关问题,如教材观、课标观等。
2.教学层面
课程只是指明了开展教学活动的路向,重要的是在教学方面,也就是采用何种教学路径和方法让学生获取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可以结合所教学科的特性选择某一部分内容或者某一主题进行单元式或者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其从学科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方式分析、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深度研究,如“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内容设计策略研究”;二是教学实施方面的研究,如某一内容或主题的教学策略研究,其从创设情境、活动安排、资源利用、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特别要关注教学实施中问题的选择、设计以及与此相关活动的开展、反思等,如“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三是对教学实施的反思研究,这是深化教学、促进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如“有效开展教学反思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从反思视角探析教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来反思剖析教学实践中所发生的现象或遇到的教学困境。
3.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一切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层面的相关问题研究就是选题的重要领域。例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焦虑、情感情绪;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业情况、自我成效感、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学生的培养策略、家校合作的策略、环境育人的策略等,都是很好的研究课题,如“学生自我监控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策略研究”等。
4.教师层面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亲历者与实施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者。应当开展教师成长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如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对比分析研究,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的策略研究,教师开展说课、议课、研课、磨课功能与价值研究等。如“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技术的优化策略研究”“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乡村教师教学生活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等。
5.评价层面
评价是促进教学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领域。可开展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评价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如研究课标与课程内容、试题的一致性,也可具体针对考试问题进行系列化研究,如题型维度、关联维度、价值维度等,如“学生试卷时效性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以教学诊断为目的的试卷分析研究”等。
(二)学习反思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师的学习主要是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在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同时在观课、评课、议课、建课等活动中学习,在这些学习中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对发现的“观点”“漏洞”“错误”及时梳理,收集素材,凝练问题,进而开展对教与学问题的系统研究,重要的是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纵横向拓展,形成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诸如教学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和重新审视。[2]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获取自己值得去研究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策略改进教学实践,丰富教育智慧。
(三)科研指南中寻找研究课题
事实上一些科学研究部门,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各省市教育研究院(所)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一些重要的、现实的课题供教师们申报。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国家或地方最新颁布的教育政策或者现存的教育争议中找到一些研究热点,此类话题有一定的时效性,对当前的教育研究的进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例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调整与建设研究”“新高考制度实施与教学适配性研究”“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制度保障研究”等。
中小学教师寻找适切的课题至关重要,所选的课题不仅要具有理论或实践意义,而且还要具备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如能力、水平、兴趣、人力、财力、设备等)。上述的三大路径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路。其实,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好的选题就会随时出现。
二、报课题的路径与方法
有了好的选题,就要对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进行梳理,及时填报课题申请书。这个过程其实质就是在课题申请书的导引下,继续富有逻辑性地深度思考课题研究的框架结构。一般情况下,申报书主要包括负责人及研究人员信息表、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等。
填报申请书第一关就要准确清晰地确定课题名称。所确定的课题研究者要熟悉课题所在领域,全面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掌握文献对所选择问题的研究概况,从而选择自己研究的切入点,方可创新性地钻研下去,也更容易做出精品。因此,课题名称既要体现时代性、重要性、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特质,又要与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其优势紧密相关。如在教学设计方面有优势,可深入研究教学设计创新的思路、原则、方法等,这样凝练出的课题不但有利于开展,也有利于结题;课题名称中要反映所研究的对象、问题和方法。好的课题名称以15—20字为宜,涵盖主要关键词,名称要新颖、独特、精确、简洁,富有信息与吸引力,从而顺利立项,实现研究目标。
填报课题申请书除了课题名称新颖与独特外,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撰写课题设计论证及可行性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般由六部分构成,它能展现出整个课题研究的脉络:一是选题依据,含本课题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这一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研究者认真阅读已有的相关文献,做细致和精致的文献梳理,简明扼要地阐述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从而突显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二是研究内容,含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部分的撰写需要精心设计,尽可能用框图说明技术路线及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三是思路方法,含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这部分的撰写需要研究者从宏观与微观层面翔实地阐述研究的方法、计划,并从技术层面分析其可行性。四是创新之处,指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五是预期成果,要说明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六是参考文献,需附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也至关重要。在选定一个课题后,需要对该课题做多方面的论证,明确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以确保课题可以顺利完成。可行性报告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简历,包含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以表明课题组有学术积淀,有水平能够完成研究任务;二是研究基础,包含课题负责人及参与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以表明课题组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可以确保课题顺利进行;三是承担项目,包含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四是已承担项目与本课题的联系和区别,以表明课题组成员有能力完成课题任务;五是条件保障,主要是指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进行课题研究的软硬件支撑,以表明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有充分的时间、人力、物力条件。这样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要突出课题组的各种优势,使评阅者相信课题组有能力完成此课题。总之,课题申报表中应当突出研究的特色和突破点,做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三、做课题的路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研究,也就是做课题,即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采用一些工具、手段、方法进行探析的过程。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会碰到许多困难,如研究样本选择、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数据处理、研究结论分析等环节存在一定的困惑。基于此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有以下三种意识:
1.问题意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参阅文献、收集案例和数据都要如此。如果所研究的问题过大,应当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研究,并且要基于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假设性回答,如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条件式假设、差异式假设等,基于假设有理有据地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4]不同的课题,应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问题,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2.目标意识
围绕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精确研究,寻找有效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研究计划,针对其问题和假设去查阅文献,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分析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案例,并对其做出阐释,其目的就是实现研究目标。其中,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缺乏理论,其实好多理论就蕴藏在文献资料中,而一线教师不擅长获取资料,教师可以通过著作或期刊等纸质资源获取,也可通过网络渠道,如中国知网(CNKI)等获取研究所需资料。在研究工作中,目标是课题研究的向导,文献资料的积累与数据的收集都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如集中时间查文献(容易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研究思路)、做好记录和标记(及时记录不让最重要的研究信息流失)、科学整理文献(围绕研究问题整理,做出理论奠基,形成事实依据);又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再根据数据分析来呈现研究结果,即对数据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5],都是确保研究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3.行动意识
基于问题与目标就要采取切实的研究行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培训活动、反思学习中去探析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断地优化研究方案,科学地实施研究方案,及时整理汇总研究数据,同时,要与课题组成员及其同行一起分享研究经验,总结研究得失,随时检测研究过程,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力量地进行。
总而言之,做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也是研究工作的主体,研究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行动者,做到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丰富和利用学术理论去解决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顺利地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四、结课题的路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本质来说是循环往复或更准确地说是螺旋型的,而撰写结题报告只是对一段研究工作的总结与梳理。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的结束,是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或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报告。好的结题报告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者对研究实践和理论的思考。
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为:首先是题目部分,包含标题和署名;其次是正文部分,包含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过程概述、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等)、结论与建议、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最后是结尾部分,包含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因此,撰写结题报告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成果要实在,多举实证性例子;主报告与附件分开,附件要精选;成果要经得起检查与答辩;成果报告及附件装帧要美观大方;字数不宜过多。
撰写结题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整个课题研究的回顾性梳理,要从中提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效,阐述出研究的不足,梳理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新的研究设想等。
五、形成研究成果的路径与方法
课题研究结束后,必须形成与课题相关的且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有很多种类,如学术论文、专著、反映成果的实践操作的教学设计、活动设计、个案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教学软件或光盘、文献资料的汇编等。不论何种成果,都是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一些经验、结果进行表达而外显的过程。而形成研究成果的最佳路径之一就是论文写作,也就是让课题研究以论文的形式留下痕迹,产生影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以读者为中心(要让别人能懂研究主旨)、以清晰为准绳(要让读者能享受文体的清新)、以逻辑为纲要(要让人人能从中受益),方可形成优秀的研究成果。
论文写作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准备写作。刚开始写作时一条值得推广的经验就是多看别人的作品,采择自己需要的论文框架与思路,运用类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论文的原始材料,在整理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比较、类比、猜想、验证、反思、拓展等方式建构论文体系,从而将其内化于成果表达当中。二是动手写作。写作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一线教师对于论文框架、语言组织、层次观点等问题会出现一些困难,最困难的可能就是如何选择适切的话语去表达自己的研究所得,一个重要的方法还是要反复阅读优秀论文,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建构一个合理的论文框架,将自己的研究所得精确表达出来。三是认真修改。好论文是改出来,所以论文成形后,要反复推敲,认真修改。推敲修改时一要从宏观上对论文体例结构加以修改,即对论文题目、前言、核心部分、结语、参考文献进行修改,可以请同事或专家帮忙修改,最终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二要从微观上对用词用语进行修改,对文中所用的标点符号,字、词、句反复阅读,仔细推敲,让文章做到正确、清楚、完整。四是论文定稿。在论文修改达到自己满意、读者满意的基础上,再在创新性、可读性、伦理性上下功夫,达至完美境界,让课题研究的成果面世,实现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