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知识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中指代题总结
教学目标:
1、对近2年中考模拟题中指代题的分析总结指代题的考试角度和方式。
2、并针对不同的指代题总结做题方法和思路。
3、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思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做题方法:
通过对近年的中考一模试卷记叙文中指代题的分析,可以把指代题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分成以下三类:
1、 用“这、那、这样、那样”等之类的指示代词进行提问的。这类指代题考的比较浅,只需找准范围在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答案。
2、 对文章中具有特殊含义的字、次、短语的指代内容进行考察。这类指代题就重在考察学生对特定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能力了。中考指代题中大部分都考的这种题型。
3、 对文章中具有深层含义的字、词、短语的指代内容进行考察。这类指代题考察的难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就不仅仅是对文章某一段落的理解,而是要学生把握中心和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着眼全篇。理解性就又上了个台阶。
方法总结:
就近原则是指代题最基本的方法,因为找准信息点至关重要。不论什么类型的指代题都需要运用这一原则。
第一种指代题做法:
1、 用就近原则找到“这、那、这样、那样”所指代的内容范围,一般是在这些指示代词前。
2、 找到信息点后仔细阅读。找到与“这、那、这样、那样”相对应的内容。
3、 这种题型的指代题往往可以用原文中语言作答,比较简单,只要能找准信息点,学生都能作对。
第二种指代题做法:
1、 用就近原则找到题目中的字、词、短语所指代的内容范围,一般在这些字、词、短语之前。
2、 这类题考察的是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整合能力。所以做题时需要向前寻找一到两段仔细阅读,理解这两段内容。
3、 理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在从中找出和题目所涉及指代词的内容的相关信息整合概括即可。
第三中指代题做法:
1、 用就近原则找到题目中的字、词、短语所在段落。
2、 仔细阅读这段,读透,弄懂这段作者主要在讲些什么。
3、 在把握中心或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中把握全篇内容。答案一般都会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挂钩。
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准正确信息点——指代范围。
2、 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最重要的是要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整合能力。
贰
~例题汇总~
“青花瓷”缘
朱晖
①故事得从马未都先生的一篇博文说起。
②前些年“春晚”,周杰伦演唱的一首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引起轰动。流行的曲调柔和了古典的意蕴,听得观众们如痴如zuì。马未都原本对流行歌曲不感兴趣,但此歌的主题令他屏息聆听。“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美妙的歌词令马未都赞不绝口。要知道,马未都曾经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解过青花瓷,有关青花瓷的歌曲又怎能不触动他的神经呢?但是,听着听着,他渐渐地从美妙的歌词中觉察出一些什么,感觉到有些不对劲,顿时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随即写了一篇博文,对歌中的某些词句提出了质疑,并指出谬误最严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因为马未都知道,青花瓷自诞生起就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700年来无人撼动,可制作者从来都不曾在青花瓷的瓶底书写过汉隶,仅在明朝时偶有写过。
③马未都的质疑很快就传入方文山的耳朵里,但他并没有立即做出解释。半年后,在他的新书《中国风》的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再次发问,方文山才简单地回应:“马未都先生挑的错属于专业范畴,而流行音乐是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有时不必考据太多。”
④事情似乎就此打住,马未都继续说他的收藏,方文山继续写他的歌词,彼此不再有牵扯。可有意思的是,2009年春节后,两人竟然在同一档电视节目中碰面了。
⑤马未都见到方文山,呵呵一乐,说:“正好,今儿个我跟你来探讨一个问题。”当着电视机前万千观众的面,马未都又提起了《青花瓷》中“在瓶底书汉隶”这个话题。很多人以为,被称作当今“词坛文豪”的方文山为了保全声誉,必定会据理力争,与马未都唇枪舌剑一番。不料,他毕恭毕敬地听完马未都的发
言后,不慌不忙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为欣赏,也一直希望今人能够从久远的历史中感受并汲取一些文化底蕴。把中国古代具有标志性的器皿写进歌词也算是一种尝试吧!本来想选择青铜器,可是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被浇注成兵器,感觉太沉重。后来想到陶瓷,我个人对青花瓷情有独钟,只要一想到它,总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
⑥马未都正了正身子,似乎要重新审视眼前这位陌生的朋友,他继续面带微笑地听着。方文山又说:“草书比较飘逸,但如果我写‘瓶底书草书’,发音不好听,字面上也不美。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办法标出朝代。要说符合‘仿前朝的飘逸’里的‘前朝’,‘汉隶’相对就比较符合歌词上的这种美感和逻辑。”一席话,让马未都对方文山的“谬误”释然了,对方文山恳切真诚的态度更是刮目相看。
⑦接下来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两人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⑧电视节目快直播完了,两人还意犹未尽地相约再见。临了,方文山送给马未都一本自己的新书,希望马先生批评指正。马未都欣然接受,并且表示一定认真拜读。
⑨故事的结尾必须要说说马未都的另一篇博文。马未都在博文中坦言,此前对方文山歌词的批评是“率性而为”,并诚挚地写道:“与方文山一晤,聊得投机,可以看出他是从内心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而不是应景似地往古典文学上靠。方文山的歌词,其声朗朗,其风习习,其韵悠悠啊!”马未都还笑言,自己在《百家讲坛》讲了十来次青花瓷,也不顶周杰伦唱一首《青花瓷》。周杰伦的演唱除了曲调琅琅上口之外,歌词也应和着曲调丝丝入扣,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方文山作为词作者,功不可没。
⑩其实,马未都也好,方文山也罢,两人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卓有成就。然而,两位功成名就的人从心存芥蒂到惺惺相惜,只用了“匆匆一晤”。除了他们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兴趣之外,两人还都有着 、 ,应该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吧!
【相关链接】
马未都,收藏专家,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他对陶瓷、玉器、古家具等颇有研究,著《马未都说收藏》五本等。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荣获台湾第十九届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他的词与周杰伦的曲相配,被视作“最佳拍档”。
2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⑥段中“一席话”所指代的内容是:(4分)
(1)
(2)
答案:22.(1)交代创作“青花瓷”歌词的初衷(2分)(2)解释“瓶底书汉隶”这个“谬误”产生的原因(2分)
盖 房
阎连科
①为了盖房,父亲每年过节都很少添新衣;为了盖房,父亲把房前屋后能栽树的地方全都栽上了泡桐、杨树。
②到了冬天,父亲还在那树苗身上涂上白灰、围上稻草,以使它取过暖冬。春天来时,他把这些稻草取掉,和让孩子们脱掉过热的棉衣一样,再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以防孩子们的热手去那树上摸碰。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
③那些小树在几年或多年之后,长到中年、老年,就成了我家房上的檩梁。
④到我家那七间房子全都成了瓦房以后,父亲虽然不是第一个盖筑瓦屋的村人,却是第一个让家里没有草房——包括鸡窝、猪圈——的房主。而且,在我们家的院落里,父亲在他哮喘病已经明显加重的时候,还带着避寒的暖纱口罩,拉着板车,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蹬过已经封冻结冰的几十米宽的酷冷伊河,到几十里外的一条白涧沟里寻找二三指厚的红色薄片石头,拉回来铺满院子、铺满通往厕所和猪圈的风道小路,使那二分半的宅院,没有见土的地方。
⑤每到雨天,街上和别户各家,到处都泥泞不堪,只有我们家里洁洁净净。那样的天气里,我们家院里总是站满了村人邻居,他们在那不见泥沙的院里,打牌说笑、讲述故事、议论命运和生老病死,把我们家那所宅院和那宅院中围困着的乡村人的人生,当成村落建筑和日子的榜样与楷模。
⑥事实上,那所宅院和宅院中的日子,的确在那片村落和方圆多少里的村落中,都有着被夸大的影响和声誉,对许多农民的日子起着一种引导的督促。可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他许多的生寿。
⑦记得最后盖我家东边那两间厢房时,父亲领着我们,破冰过河去山沟里拉做地基的石头,因为车子装得太满,返回时车子陷在伊河当中,我们姐弟全都高卷起裤腿,站在冰河中用力猛推,不仅没能把车子推动半步,反而每个人的手脸都冻得乌青,腿和脚在冰水中哆嗦得不能自已。这时候,父亲回过身子,从车辕间出来,把我们姐弟从水中扶到岸上,用棉衣包着我们各自的腿脚,他自己又返回水中,同哥哥一道,从车上卸着一二百斤重的石头,用肩膀一块块扛到岸边,直到车子上的石头还剩一半之多,才又独自从冰河中把车子拉上岸来。
⑧父亲从水中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浑身挂着水和冰凌……哥哥也抱着一块水淋淋的石头最后从冰河里出来。他把那石头放在车上,望着父亲的脸色说:“不一定非要盖这两间房子,不能为了房子不要命啊!”
⑨父亲没有马上说话,他瞟了一眼哥哥,又望望我们,最后把目光投向荒凉空无的远处,好像想了一会儿,悟透并拿定了什么主意,才扭回头来对着他的子女们说:
⑩“得趁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
2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这样”指的是:(4分)
(1) ;
(2) 。
答案:22.(4分,各2分)(1)冬天,父亲在树苗身上涂白灰,围稻草;(2)春天,父亲又去掉树身稻草,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
书笼
(1)出版社返回一批书,是抵稿费的。我准备拿去卖,拿什么装呢?妻说,煤房里不是还有一对旧笼箱么?我说挑着那老古董上街,让人笑话。
(2)妻说:“谁笑话?书笼是装书的呀。”那书茏是先父遗留下来的,地道的楠木箱.铜皮包角。一直派不上用场,也一直没有处理。
(3)妻找出书笼,抹去尘埃,还油光水亮。装好书后,我一肩挑着,进了书市。
(4)书市里看书的人多,买书的人少。为了招徕顾客,我写了一块纸牌:名家精品,半价出售。果然,吸引了好些人围观。一位留着披肩长发的汉子,径直走到我跟前,眼睛发亮。他看看书,又看看书笼:“老哥,卖书呀。”
(5)我忙捧着一部书递上去:“你看看,新出的文学作品。”
(6)他点了点头,随手翻了翻书:“不错不错,你写的?”
(7)我连连点头。他递给我一支烟,嚓的一声,又给我点上火。他说,现在的文学书。难卖。我说是啊。心想,等了半天,终于等来一个懂行的了。
(8)他指着书笼子说,你这书笼子,用了很多年了吧?我告诉他,书笼子是我父亲留下的。凑合着挑几本书出来卖,老土了,是吧?长头发不置可否地笑笑。然后又固着书笼,用手弹了弹,又敲了敲:老哥,你这书笼卖不卖?
(9)一句话,呛得我回不过气来。原来他是看上我那破书笼了。我像是受到了奚落。他
说:兄弟真会说笑话,我这书还没卖,先卖了书笼,书怎么办?长头发点点头,说是的是的,知趣的走开了。
(10)长头发走后,我又站了好长时间,再没有人来光顾。看来,今天是白折腾了。正准备回程,一辆摩托冲到我眼前:“老哥,书卖完了么?”来人又是他——长头发。
(11)我正烦着,就说一本也没卖出去。卖完了,书笼送你也行。我毫不掩shī我的失落。
(12)长头发很同情:老哥,现在的人都在赚钱,谁还读书?像老哥这样高品位的人是很少了。好书蒙尘,明珠投暗啊。长头发的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说,老哥,干脆,你把书和书笼子,都卖给我吧?
(13)我一听,心中窃喜,但又不放心地说:你要这么多书干吗?
(14)他说,我买了送朋友呀。他如此一说,我真的很感动,庆幸自己遇到了知音。就说,既然这样,书笼也送给你。
(15)长头发问我看多少本书?我说,也就100多本吧,定价10元,半价5元。你给500元,书和书笼,都拿去。
(16)长头发二话没说,递给我500元:“行,就这样吧。”
(17)我如释重负,同时沉浸在对这位知心朋友的感动里o
(18)长头发叫来一辆三轮车:你把这书茏送到古轩堂,书给你。车夫说:我要书干吗?长头发说,你到废品店卖了,抵你的脚力钱。说完,脚一踩,骑摩托走了。
(19)我问三轮车夫,古轩堂是干什么的?车夫说:收古玩和旧家具呀。
23.第(9)段画线句中“一句话”是指“ ”这句话。为什么这句话会“呛得我回不过气来”? (5分)
答案:23.老哥,你这书笼卖不卖?(2分)因为我原本以为遇上了一位懂行的知音,结果没想到他只是看中我的破书笼,让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奚落。(3分,如只写"因为他看上我那破书笼,我像是受到了奚落"扣1分。)
我欠痛苦一杯羹
①高明是个普通的学生,是我邻居家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是无惊无险,然而第一年高考,却因3分之差,只得在象牙塔外徘徊。
②记得是去年盛夏,我在上班的路上遇见他去报名复读,就替他鸣不平说:“高校真是太不人性化了,仅仅3分之差就把你拒之门外!”
③邻居家儿子听了我的话,淡然一笑,继而答谢说:“谢谢叔叔,没办法,谁让我成绩就是这样的不起眼呢是!这是痛苦嫌我这一路“苦”吃得不多,所以故意给我设置障碍,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记住,没有痛苦筛子的过滤,幸福将是粗cāo的。”
④我不禁为一个大男孩的乐观而感到由衷欣慰。本来高三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路,而邻居家儿子偏偏重走了这段“回头路”,其中的难熬程度可见一斑。后来,我曾一次次地遇见他,在上学的路上,在楼梯口,在小区的篮球场上,每一次他总是那么笑容可掬。
⑤今年夏天,邻居家儿子再一次走进了高考考场。最后,成绩一公布,我们整个小区都沸腾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大学录取。这可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按照我们小区规定,只要是本小区业主子女,凡考入名牌大学者,都可获得2万元的现金奖励,这样一来,他大学四年的部分开销被小区开发商“埋单”了。
⑥我恰巧在楼道里遇见了领奖金回来的邻居一家人,我赶忙向他道贺,他的笑容和去年夏天的几乎没有二致,依然是那样的波澜不惊,他说:“去年落榜是我欠痛苦一杯羹,理应还它,今年考中是因为依米花开了,我一定会格外珍惜的……”
⑦“依米花开?”我疑惑不解,打断了他的话。男孩父亲微笑着对我说:“我告诉他这一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