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三则:“选择与改变”、“人才与平台”、“时间与价值”

2024-11-23 18:4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88人

一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 立意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从材科中可以看出。题目的两个关健词是选择与改变。
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材料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土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
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也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
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相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那么,作为高三学生,我们也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准备改变什么?就不言自明了。这也是这道作文题可以遵循的甚本思路。(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合,侵删)

三  优秀作文

(一)风云之际 取舍之间
高二A1班  唐凤仪

我们总是做着选择,小到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大到人生中的一次转折;我们也总是被选择着,一份入围名册,一张录取通知书,一次面试安排... ...这一切看上去无足轻重,身不由己,但是被时代浪潮裹挟着的我们,也能做出改变时代的选择。在此风云变幻之际,一个选择,一次取舍,我向时代,时代有我。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争向潮头的拼搏之心。顺应时代,绝不等于随波逐流,学着大多数人的样子得过且过,成为世界庞大人口基数中泯然的某一个;顺应时代,是辨清时代之“势”。认准发展之“向”,以匹夫天下之责,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事业中去。近代中国的革命先驱们,多少都出自锦衣玉食,或至少优裕小康之家;他们并没有流于世俗的浮华享乐、无睹民众之苦难,而是真正读懂了国家的风雨如磐之危,选择举火炬而起,做旧时代的送葬者,新时代的探路人。或许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的选择轻如鸿毛,自己一人只如一根稻草,但万千鸿毛可汇聚为大鹏之翼,小小稻草亦能作火种,点燃一片辽阔的原野!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敢向荆棘深处踏出道路的勇气,要有长途漫漫日夜前行的毅力。时代只能展现发展的需求,指出前进的方向,时代永远不是问题的答案。大国重器的核潜艇、两弹一星,是千万次无尽的演算与实验堆出来的;城市繁华、铁路纵横,是数不清的劳动者砖砖瓦瓦建设起来的;走出隔离,打开封锁,治愈病患,是医务人员日夜不休抢出来的……每一个时代的质变,就由我们默默耕耘的量变来汇聚。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破旧立新,做出取舍的果敢。超越时代看时代,我们才能确定真正的航向,驾驭风浪,而不是被风暴裹挟,敢于挥洒色彩的艺术家开创了新的流派,敢于创业的年轻人推动了信息革命,敢于舍去个人舒适、扎根大漠的研究员焕发了文化瑰宝的光彩……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新青年、先行者?

在此风云之际,我们应以时代之眼光做好每一次取舍。某一时刻,我们千千万万人的选择或许就能积小流成江海,能够改变时代的方向,向更光明处扬帆而航。


(二)人生之路,择无反顾
高二A1班  卢允祺
人生之路千万条,虽然条条都能直通“罗马”——人生目标与理想,但若在路的选择中包罗宇内,与人民义无反顾一并前行,前方存有的必是民族之振兴、国家之强盛。
人生之路或有波折,但因选择了民族,使人义无反顾前行。鲁迅年轻,却心怀救国人之大志。他起初认为中国人是“病”在了身体上,毅然留学日本学医。但在日本却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幻灯片事件”,中国人被辱而不自知,同时也看到了清政府之腐败无能。他那时才明白“东亚病夫”病的并非身体,而是精神,是整个民族之精神。从那时起他选择了民族救亡,执笔而呐喊。无论外界势力如何打压,鲁迅心中有信念,他将人生之路与拯救民族之命运相结合。令他在这条路上走的义无反顾,从此散发光辉。
人生之路或有阻隔,但因选择了祖国,而由此使他义无反顾。钱学森院士作为学者人才到美留学,受到学界赞誉。但当他得知当时祖国正在建设,急需各类人才之时,毅然决定放下在美国享受的优厚待遇,辗转多国回到祖国,并将其下半生付于祖国建设当中。当一个人心怀的是祖国与为国奉献之时,无论阻隔多厚,他必会献身于祖国的事业,而对其他毫无眷恋。倘若钱学森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不献身于祖国的事业之中,何来中国科技与军事力量的发展与突破?
人生之路或有困境,但因心怀信念而令自己义无反顾,如同秉烛长明于黑夜,渺小而却能有着强大的力量。照耀的是人生前行之路。一代代中国人,正是因有着“为生民立命”之志,无数次被困境催折之时,因这种信心与信念,让他们走出漫漫长夜,迎来人民心向往之的美好明天。一代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有光而有色,改变了国家之命运,有色而有光。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他们选择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投入“人迹少”而长远的路。永不消失的是与国同心,永远存在的是与国同行。


02

一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

材料三: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而她本人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和“七一勋章”。

“平台”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词语,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篇征文参与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 立意分析

【文题解析】
这属于常见的“A与B”关系型材料作文,考生必须写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至于二者中谁更重要,考生可以畅谈自己的看法,不过,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最佳立意还是:平台成就人才。另外,既然是要求在某报社开设的“青年论坛”栏目发表看法,那么,也必须要考虑“青年”这一对象,自己(说话者)的身份也必须是青年。
参考立意】
    1.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
    2.才华的施展需要平台
    3.是人才,可自搭平台,展现自己
    4.不同的才华需要不同的平台
    5.平台需要人才搭建才可成好平台
    6.好平台成就真人才
    7.不同的平台造就充满个性的人才
    8.是人才则处处皆平台
    9.新时代处处皆平台
    10.平台最好,不善于定位也难以成才(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合,侵删)

三  优秀作文

(一)愿乘长风起,广筑黄金台
高二A1班  唐凤仪
没有人是孤立于世间而能存在的,也没有事业是不依靠人而能成就的。人才需要平台的支持以发光发热,平台也需要人才来创立、维护与扩张。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上,人人都能得到助力之长风,处处皆有黄金台。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良性共促,我们首先需要个人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从奋力拼搏成为人才,到倾力奉献成为平台。想想未来,当我们结束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读,走入各行各业施展过人才华之时,仍有多少学子埋首于寒窗之下,正在跋涉那条漫漫长途,或甚至连跋涉的机会也没有呢?个人价值的实现并非人生追求的终点,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才是对社会更大的贡献。即使我们可能仅有绵薄之力,但一句激励,一次援助,一段支持,都是我们对于“平台”意识的传递,对更多人才的帮助。
不仅人才本身应提升境界、努力做下一级平台,整个社会也应对平台与人才投入更多的、正确的关注。不局限于关注一个或一群人才的出现,更要关注他们借力的平台。我们大概都知道张桂梅和她的华坪女高,知道四川大凉山走出的民族歌手吉克隽逸,知道无数历尽艰辛从泥泞深处开出的花,但我们还知道什么?我们是否问过,为什么只有这一朵花,这一个人,这一所学校、一座山?世界上还有无数冻在土地中的花种,困在大山中的孩子、无人问津的追梦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通过广阔社会中一颗颗善心的凝聚,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呼吁,我们希望搭建起更多的平台,让一群人、所有人,而非一个人被看见。
对于平台,国家也应投入与对于人才相同甚至更多的关注。让埋没的人才不需要摸黑探索改命之路,让个例变为普遍,让一个人、一个组织一时的努力成为长久有效的机制。我们绝对做不到完全的公平,但我们可以让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可能性”。就让我们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让龙凤不再屈卧草野,让沧海不再由遗珠。关注人才,更关注平台;成为人才,更成为平台。
愿人人皆可乘长风,世间广筑黄金台!


(二)阶于脚下,人生远航
 高二A2班   姚睿

时代阶梯,架于脚下,撑起一个平台,给与我们发展进步之基石。古今人才,叹己思国,为国为忠而人生远航。一个平台,一个时代,孕育应有之人才,而一帮人才却也把握了一个时代的航向。

阶于脚下,踏平台而寻己任,生于时而服务于时。作为人生平台与起点,我们无从选择,似只有欣然接受。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像陈子昂一般悲悯于己才而不被理解不被重用之人。我们的平台也许从来不是适合我们的,正如思想艺术超脱于前的梵高之作,又如善于作诗图画的南唐后主不得不被推上高位。人生于己于他,也许都不合适,可如今天价之画作,让人反复吟咏的诗篇却不断涌于你我的脑海。我们的平台决定了我们的下线,却从不阻止你我的进步之路,只有历经磨难,充分利用现有材料资源,哪怕不被理解,也终将远行。

平台之需,召唤你我,为时效力而终将远航。“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鲁迅的弃医从文,钱学森的学习导弹之路,他们都在自己所在的平台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整日强调生不逢时的人大抵是没有找到时代与平台之需。每个阶层,每一阶段,每个平台,都有它所需要的人才,领悟并发掘之人,成为了它真正所需的人才,又领导了时代之演进。

小到青年,大至国家,都有其自我平台,有其自我使命。平凡中孕育伟大,走好脚下的每一阶段,回头来看,自己已经登上了新的平台。从1804名大山中的女孩完成学业,从在小小山村里施展才华的张桂梅,她们是建梯之人,是不安于平台之人。青年之未来从来都不束缚于一个平台,一个起点。我们是造梦者,也是搭梯者,不断用自己的努力提升平台,乃至促进整个国家的进步。

平台是基石,青年永远是搭梯者,请你努力勇敢向上爬,成为国家之需,国家之人才。回头再望,是看不见的起点与满目之鲜花绽放,海晏河清。


(三)乘风.破浪.同行
高二A2班  王晨曦

有人赞美“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人叹惋“英雄末路,生不逢时,”有人坚定“山不就我,我便就山。”在这个平台资源与竞争压力都极大的时代里,“平台”如一波巨浪,既能将人才托入高空,也可能将其拍倒在岸边。然而,作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我们需要做的是借平台之清风而终不成其附属。

好的平台发掘、培养了人才,并为更多人才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昔日陈子昂长叹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在今日,这样的烦恼似乎不复存在。庞大而足够宽容的网络平台给了许多年轻人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哔哩哔哩网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从前的“二次元集聚地”已然转变为丰富的多元化网站,知识、手工、美食,每个人都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不仅如此,当代的教育资源如此丰富,大学生们站在前所未有之高的平台之上,拥有了与学界泰斗对话、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甚至走出学校后,“大厂”如华为、阿里巴巴及腾讯等也是支持他们继续搞研究,做开发的有利平台,因此,在这个平台庞大的时代,青年人有了更多向上的机会与可能。

人才是平台的支撑,他们适应着平台、改造着平台并终能成就其自我。即便在庞杂的网络平台之上,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之中,人才也能在洪流中闪闪发光。丰富的平台资源带来的不仅是成就自我的可能性,更有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真正的人才所要做的,便是成为砂砾中耀眼的金子、钻石。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富集大量人才,使得自己的基础得以巩固,人才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和定义着平台,如此的循环之下,人才与平台方能更好地成就彼此。

“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生在这样资源丰富的时代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珍惜,利用自己的资源机会,抓住机遇来实现自我,更要看清时代—这个最大、最广阔的平台对我们的需求,乘着时代的浪潮,做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敢于进取,敢于创造的新时代新青年,在21世纪的大舞台上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03

一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二 试题分析

作文试题为202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思辨性思维能力。试题具有较好区分度,立意也十分广泛,可从以下五个角度着眼展开:

1、正面立意。区分事物的浅表价值和深层价值,指出要认识深层价值,必须经过足够的时间,并结合时代或自身之例证论证时间沉淀的重要性。

2、反面立意。分析时间沉淀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非必要性。并指出时间以外的哪些因素对此起到决定性作用。

3、破立结合。跳出对立观点,推测两种人判断问题时的身份、立场、标准不同,因而产生结论差异。

4、借助理论分析。借助“价值判断”理论,厘清“事物价值”根本认识在于价值观,价值观随时代而变化。

5、指出“事物价值”是动态生成的,在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事物,其价值是有差别的。(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资料整合,侵删)

三  优秀作文

(一)时间固可筛  其值本由己
高二A1班 狄健坤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然而时间真的是决定因素吗?其实不然。决定事物价值的是事物本身,是事物本身的价值使他们被时间筛选出来,被人们认可;时间只是起辅助作用。

事物的价值在它诞生时候已经确定,时间所起的作用只是筛选。“李杜诗篇万口传”,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诗仙的豪迈气概与无限想象,诗圣的家国情怀和精绝语言。时间从盛唐浩如烟海的诗作中筛选出它们,在百姓中流传,正是因为它们有可供当世警醒、可供后世借鉴的价值——也只有有这些价值的作品,会被时间沉淀。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如果没有最后兴亡百姓皆苦的慨叹,恐怕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时间推移,时代变迁,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也会导致事物价值的评判结果出现变化。但总体观之,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事物会更多地留下。譬如考试制度,是最适合人口基数大、国民知识水平分层较明显的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方式。故其自隋唐首创,其后各代完善,虽然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依然沿用至今。它固然存在种种弊端,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最便捷、最高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我们通过不断改革、完善并实行配套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缺点。

环境也可以对事物的价值产生影响。沙砾在蚌壳中,经过时间沉淀可为珍珠;但若沙砾进入田螺中,则最多成为一颗结石。价值是在时代中体现的,因此时间对事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作用。特殊环境催生的事物不一定普适于正常时期,这时便需要时间加以筛选和沉淀。事物本身与化境、时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身为主干,历经的时间为其添上枝叶。

因此,我们也应当成为更有价值的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提出更有价值的思想理念。这样,尽管历经时间洗礼,也会有沉淀出的价值在流动着光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