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则有关银行存取款新规的消息引发巨大关注。怎么回事?
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原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这三大部门共同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
这个办法就明确提出要求——
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这意味着,从3月份开始,个人存5万元以上现金,就要跟银行说明自己的钱来自哪里,比如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劳务所得等等。取5万元以上现金,就要说明自己取钱是去做什么,比如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等。
由于这项新规事关每一个储户,所以,大家十分关心,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规定呢?释放什么信号呢?
重大信号:反洗钱力度升级!
线下存取款5万元以上,不仅要核实身份,验明正身,还要登记来源或用途,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严格了,这样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反洗钱力度升级!
升级体现在哪里?
央行2020年的时候,在3个地方开展了大额现金管理工作试点,从2020年7月1日起,河北个人存取款10万元以上要登记,从2020年10月1日起,深圳个人存取款20万元以上、浙江个人存取款30万元以上都要登记,试点期间两年。
如今两年时间将至,央行就出台新规,现金5万元的登记起点,远远低于三个试点地方的登记起点。
另外,耐人寻味的是,央行在发布这项新规的同一天,还宣布了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
一方面,大额现金登记起点大幅降低到5万元,这将给洗钱犯罪给予更大覆盖面的打击,另外一方面,开展打击洗钱三年行动,重拳频出,足以说明反洗钱力度进行了重大升级。
这也说明目前反洗钱形势的严峻。众所周知,现金具有匿名性、不可追踪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进行洗钱、偷漏税等。央行在三年行动的消息中也提到“坚决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蔓延势头”。所以,央行这么做,也是向洗钱等犯罪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毕竟,现在电子支付、银行转账这么方便和快捷,这样的背景下,大额的现金存取确实是不合理的,放着更方便更好的电子支付不用,为什么非要用现金?央行调研也发现,大额现金的交易额在继续增长,曾经有人单次取现金超过1亿元,这是非常可疑的。
影响:不影响存取款自由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这样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存取款自由,但其实,这样的担忧是多虑了。
首先,这里针对的是现金存取,线下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需要登记,所以并不影响大家电子收款、转账和汇款,移动支付、网上支付这么发达,支付方式多元化,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人的正常需求,不必非要去存取现金。
其次,就算你需要去存取现金,但是你只需要如实说明来源或用途就可以了,履行登记义务之后,存取金额也不受限制的,所以,除非有非法的来源或目的,否则有啥可怕呢?该害怕的是有不法意图的人,对这些人进行震慑和限制,也是应该的。
最后,有人说,5万元以上需要登记,那我每次取49999元不就可以了吗?单次可以,但如果多次累计超过限额的行为,应该也是会被监测的。
所以,央行这么做,是为了加大打击洗钱的力度,维护经济金融的安全,维护社会公平,希望大家给予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