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2025-01-18 18:5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19人

一、

生命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自己经历了什么,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如果是生命给予的不平,导致一个人一生浑浑噩噩,落魄潦倒,那么尚可理解,因为这世间本身就是炼狱,能身处世间行走之人,无不是受尽岁月之蹉跎,所以不管一个人因为命运而活成了多么潦倒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因为他或许也曾为生活拼尽了全力。

但是对那些因为自身愚昧和浪荡不羁而走向落魄的人,才不值得同情,他们也是世间不值得可怜的人。

因为本来拥有着可以增益人生的条件,但是因为自身的愚昧无知,顽固不化,甚至故意作孽,而使自己越发的落魄,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难造成就。

《小窗幽记》之中有一句话,叫:极难处是书生落魄,最可怜是浪子白头。

意思就是说:世间最困难的状态就是书生落魄潦倒的时候,而最可怜的则是浪子虚度青春,直到白发苍苍的时候。

为何说书生落魄是最可怜的状态呢?因为在古代,许多谋生的工作都需要耗费很强的体力,而书生则大多体弱,在力气方面自然不太擅长,而且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读书,也没有谋生的机会和条件,所以他们的贫困落魄可以理解。

在人生中,那些因为命运所迫而不得不接受贫困的人,这样的人虽然落魄,但是通常值得同情,但是“浪子白头”则不然。

“浪子”习惯性的虚度青春,不务正业,他的人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落魄状态,都是因为自己咎由自取而带来的结果,有的浪荡公子甚至刚开始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有很不错的生活条件,但最终却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他们的可怜恰恰是不值得同情的可怜。

世间有多少人身处逆境之中,却仍然奋勇向前,用自身力量突破人生苦难,但是浪子本身拥有好的优势,却因为内心狭隘而让人生一错再错,这都是可悲可叹的命运,也都是因为自身愚昧无知而带来的悲剧。

所以说人生中最大的悲剧根源,都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状态。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世上最难突破的就是内心的障碍,而世间最好的福报根源恰恰是突破了自己内心存在的障碍。

能剃去自己的执念和烦恼,人生尚且能多得福报,正所谓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当心中存在正面的智慧力量时,人生才能变得更好。

二、

《尚书.太甲》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说:

太甲是商朝第一位君王汤的长孙,因为当时君主继承是世袭制,所以太甲顺理成章的成了商朝君王,但他最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继位之初就残害百姓,随便发号施令,不守礼法,做了很多逾越规则的事情。

当时,忠臣伊尹辅佐他建立商朝的元老,他看到这一幕之后,为了阻止太甲的胡作非为,用自己的影响力将太甲放逐到桐宫,让他闭门思过。

太甲在桐宫闭门思过三年之后,决定改过自新,当他回到都城之后重新当政,开始学会积善行德的为百姓造福。

而这时他便说出这样一句话,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上天带来的罪过尚且可以宽恕和改正,而自身作下的孽障,会导致自身死无葬身之地。

就像《道德经》之中所说的一样: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长寿的人能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但是本来可以长生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

之所以有这种状态,就是因为心中存在错误的执念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影响,而对于那些浪子来说同样如此,内心的愚昧和无知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自己的后半生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悲剧。

所以修正自己的内心状态,抛开自己内心的愚昧与障碍,从不合时宜的“心笼”之中走出来,以善德滋养,才能任游于天地之间。

《了凡四训》之中曾说: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意思就是说:小的罪过就像针芒扎在身体上,要快速剔除,大的罪过就像毒蛇咬到手指头一样,应迅速将其斩断,不能有丝毫犹豫,这就是《易经》之中风雷之所以为益卦的原因。

这句话就是告诫子孙,要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不管是浪子需要回头,还是愚者需要觉醒,都是只有改正自身过失之后,人生才有真正的福报。

人生当下的利益说明不了什么,只有内心存在长久的善念、正德,才能支撑自己更好的生活,修好自己的心,人生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能从“浪子”转换到“君子”,必然是对人生最好的厚待。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