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明年,金人围庆阳急,帅臣宋万年乘城拒守。会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檄①忠植以所部赴陕西会合,行次延安,叛将赵惟清执②忠植使拜诏,忠植曰本朝诏则拜金国诏则不拜。惟清械③诣④其右副元帅撒离曷⑤,不能屈。
使甲士引诣庆阳城下,谕⑥使降,忠植大呼曰:“我河东步佛山忠义人也,为金人所执,使来招降,愿将士勿负朝廷,坚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遂遇害。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七》)
[注]①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这里指用檄文征召。②执:挟持,掌控。下文中的“执”是“逮捕,捉拿”的意思。③械:拘系。④诣:到。⑤撒离曷(hé):金朝大将。⑥谕:吩咐,告诉。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3)行次延安 次:
(4)使甲士引诣庆阳城下 引: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使来招降,愿将士勿负朝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忠 植 曰 本 朝 诏 则 拜 金 国 诏 则 不 拜
4.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分析【乙】文中的王忠植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苟且偷生 (2)同“避”,躲避 (3)军队驻扎 (4)拉,牵拉
2.(1)所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他们)派遣(我)来招降(你们),希望将士们不要辜负朝廷。
3.忠植曰/本朝诏则拜/金国诏则不拜
4.【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通过记叙王忠植面对敌人的威胁不屈服,英勇赴死,把“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表现出王忠植是一个坚贞、忠义的人。(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第二年,金人急围庆阳,帅臣宋万年登城拒险坚守。适逢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用檄文征召忠植率领他的部队到陕西会合,路上军队驻扎在延安,叛将赵惟清挟持忠植让(他)跪拜听诏,忠植说:“本朝的诏书就拜,金国的诏书就不拜。”赵惟清(把他)拘系起来送到金右副元帅撒离曷处,无法使(忠植)屈服。(撒离曷)让士兵拉(忠植)到庆阳城下,吩咐(他)让(他)劝降(守城的将士),忠植大声喊道:“我是河东步佛山忠义人士,被金人所捉拿,(他们)派遣(我)来招降(你们),希望将士们不要辜负朝廷,坚守城壁。我就要死在城下。”于是就遇害了。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佛盻①于中牟叛,置镬②于庭,召大夫而盟曰:“从我者赏之,不从我者罚之。”田英曰:“吾闻义死者不避铁钺③之威,义穷者不受轩冕④之赐。无义而生不如有义而死,吾不从也。”乃褰⑤裳就镬。佛盻止之。及襄子既复中牟之叛,闻田英义,召而赏之。英辞不受,曰:“一人受赏,众人有惭色。英若受赏,则中牟之士尽愧矣。”
(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佛盻(bì xì):人名。春秋末年晋卿赵鞅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但投靠范氏、中行氏。②镬(huò):古代的大锅,常用作烹人的刑具。③钺: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用于行刑。④轩冕: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借指官位爵禄。⑤褰(qiān):提起,撩起(衣服等)。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蹴: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3)从我者赏之 从:
(4)佛盻止之 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英若受赏,则中牟之士尽愧矣。
3.【甲】文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__________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乙】文侧重________(表达方式),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表现了田英的坚贞气节。
4.义利之辨由来已久,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义利观上有何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1)踩踏 (2)益处 (3)顺从(4)代词,他,指田英
2.(1)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2)我如果接受赏赐,那么整个中牟县的士人都要感到羞愧了。
3.举例论证 记叙
4.都坚守“义”。【甲】文中“行道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与有的人不辨礼义而接受优厚的俸禄形成对比,突出了“义”的正确性,【乙】文中田英为了道义不受“轩冕之赐”,甘愿接受刑罚,并且还拒绝了会让“中牟之士尽愧”的赏赐。
【参考译文】【乙】佛盻在中牟县发动叛乱,在院子里放置了(一口)大锅,召集士大夫们然后缔结盟约说:“顺从我的人就赏赐他,不顺从我的人就惩罚他。”田英说:“我听说(为了)道义而甘愿受死的人不躲避用铁板斧行刑的威慑,(为了)道义而甘愿贫穷的人不接受官位爵禄的赏赐。没有道义地活着不如有道义地死去,我是不会顺从的。”(说完后)就撩起衣服靠近大锅。佛盻阻止了他。等到赵襄子平定了中牟的叛乱后,听说了田英的义举,召见(田英)要奖赏他。田英推托不肯接受,说:“一个人受到赏赐,(会让)很多人有惭愧的脸色。我如果接受赏赐,那么整个中牟县的士人都要感到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