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好的文章,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记叙性文章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有人称之为“彩线串珠”法,所谓“彩线”即线索,“珠”即材料。“彩线串珠”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以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类似“珍珠”一样琐碎散乱的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仿佛一串翡翠珍珠,璀璨夺目。
文章线索的种类,基本上有明暗两种,明线是文章的外构手段,构成和推进情节的发展;暗线常常是情感态度、思想见识的层进或变化。
那么,同学们,我们构思文章时,哪些事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呢?
1.以“物”为线索。
物件在文中有时起象征或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少文章是以“物”为线索的。例如宗璞的状物抒情散文《紫藤萝瀑布》,就是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作者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篇幅短小,玲珑剔透,作者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我”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力所催促,意脉流贯,结构严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以“事”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的记叙文,要求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过程中涉及的人、景、物,要紧扣中心事件展开适当的描写。例如鲁迅的小说《社戏》,以看社戏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中国戏的不愉快感受写起,接着追忆了少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愉快生活,最后又从回忆回到了现实。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并不多,作者所怀恋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社戏过程中与农家孩子结下的诚挚友谊,以及农村的自由生活。“社戏”作为一条线索,在文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3.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需要表达作者情感。有不少的文章在叙事时,就是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的。例如郑振铎的《猫》,作者紧扣题目,细针密线,娓娓叙述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不正是那不公正社会的写照吗?
总之,同学们,我们写作时,可以巧设线索,以“物”“事”“感情”等,妙串文章。这些线索,有时是相互交叉,有机融合的。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能起到“贯穿”或“连接”的作用。文章的线索,既要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也要与中心有关,有利于中心的表达。线索从材料中来,因此,我们在设置线索时,要以最能串起所需的材料,最能表达感情并为中心服务为宗旨。怎么样,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技巧运用与点评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在那遥远的海边,朋友与我漫步在沙滩上。我们没有说话,却一直微笑着。望着茫茫的大海,那里是诗和远方。那些我梦中的自己,亦或是平行时空里的自己,正努力地,一点点地,走向我心中的那片海。
(★赏析:开头,小作者紧扣题目,写朋友与自己漫步沙滩的所见所感,由实到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走向那片海的路上,有着数不尽的阻碍。那片知识的苦海让我无法游过,那条读不懂的青春之路,让我怎么都跨不过。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走向那片海的路上,有着“数不尽的阻碍”“知识的苦海”“读不懂的青春之路”,设置线索,引起下文。)
沉浸在知识的苦海中,我漫无目的地向下坠落。学不懂的语文,背不会的政史,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在我的周围与那苦海的水相融合,满是酸涩和苦辣。身边的学霸学神,在我的衬托下,也许会变得更加光芒万丈。而我,似乎像极了海里的臭鱼烂虾,但我依旧奋力游着,因为我相信,我心中的那片海,就在不远的前方。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自己在“知识的苦海”中“奋力游着”的情景。从学习的难度之大,写到“学霸学神”的光芒万丈,运用对比手法,将学霸与“我”对比,突出“我”坚持的难能可贵。)
那条通向心中的海的道路,好似只有这一条。它穿过知识的海洋,越过那读不懂的青春之路。它没有捷径,它告诉我,我必须要脚踏实地,不断冲破令人望而生畏的荆棘丛。我想,我一定要在这腥臭腐朽的日子里熠熠生辉,因为我的那片海还在等着我。因此,我不想再坠落海底,而是咬着牙爬上了岸。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运用精辟的议论和形象的描写,分析了通向梦想的路上,没有捷径,必须要脚踏实地。“荆棘丛”“熠熠生辉”“咬着牙”等,语言形象,极富画面感。)
上岸后,我就揣着苦海中的一切,踏过青春之路。青春的路有上千条数万条,一不小心,我就迷了路。终于,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他们。他,阳光男孩,充满斗志;她,娇羞女孩,含苞待放。我向往他们潇洒不羁的青春,挥汗如雨的拼搏,那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于是,他们让我重新鼓足勇气,奋力前进。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踏过青春之路,迷了路,但是阳光少年让“我”重新“鼓足勇气,奋力前进”。“潇洒不羁的青春,挥汗如雨的拼搏”,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梦想和现实之间,是否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无数次在夜晚仰望星空,璀灿的群星闪耀着我的脸。那片天空,不知道汇聚了多少人的心中所想,那是梦想中的海洋。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以反问句开头,写自己仰望星空,表达对于梦想中的海洋的无限向往之情。)
那晚,我再一次梦见了那片海的样子,那里没有他人的闲言碎语,是属于海的寂静。我站在海边,浪花抚过我的脚背。待浪退去,残留的海水溢满脚趾缝间,清凉的触感是那样真实。在那里,是我想要的未来。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再写梦中见到那片寂静的海。从“抚过”“溢满”等,运用拟人手法,真切地写出浪花和海水的多情,表达自己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问过自己,青春到底是什么?是一场电影,一个橄榄球,还是一份人生的考卷?在这风华正茂的青春里,我想让自己迷途知返。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运用反问,进行自我反思,表达对于青春的感悟,想让自己迷途知返。照应前文,结构严谨。)
去那片海的路上,竟如此艰难,但眼前的苟且,不能冲淡我内心的炽热。我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不为别的,只为了到达我心中的那片海。
(★赏析:结尾再写去梦想路上的艰难,“苟且”与“炽热”形成对比。最后一句,表达对于“心中的那片海”的执着追求。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总评:
小作者受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影响,运用象征手法,描写了自己在知识的苦海中不断挣扎,在青春之路上的迷茫,表达自己对于“心中的那片海”的不断追求。线索清楚,条理分明。
开头,小作者紧扣题目,写朋友与自己漫步沙滩,由现实中的海写到心中的那片海,虚实结合,激发兴趣。
中间,小作者细致描写了去实现梦想路上的重重困难,有知识的苦海,有青春之路的迷惘,但“我”还是想要“脚踏实地,不断冲破令人望而生畏的荆棘丛”“ 重新鼓足勇气,奋力前进”,因为“在那里,是我想要的未来”。作者运用诗意语言,层层推进,阐述哲理,形象性与哲理性巧妙结合,发人深省。
结尾,小作者再写去梦想路上的无限艰难,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佳作欣赏
我心中的宝藏
我家门前的那棵桃树,是我心中的宝藏。
那棵桃树已经很老了,不知道开过几次花,结过几次果。棕色的树干像老人的手,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望着那棵桃树,那年夏天的情景浮现在脑海里。
不知怎的,那年夏天的太阳格外毒辣。狗趴在地上,不停地吐着舌头。大街上很少有行人,大家都躲在屋里吹空调。我渐渐厌倦了这样毫无新鲜感的日子,趁着妈妈睡午觉的间隙,偷偷地溜到了外面。
一出门,我便感受到了夏日阳光的洗礼。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裸露在外的皮肤,也被晒得微微刺痛。我用手挡在头上,希望得到一点阴凉。
这时,我看见了那棵桃树,又密又绿的树叶,使它似乎比周围的树高出一个头。我赶忙跑到树下,真凉快啊!树叶将毒辣的阳光挡在外面,丝毫不留情。偶尔还有一丝风吹过,真是比空调还凉快。
不知不觉天空飘来了几片乌云,我看了看,不以为然,可没过多久报应就来了。一阵电闪雷鸣,“哗啦啦——”,豆大的雨滴接连不断地朝地面砸去。那情景,仿佛是老天把积攒了几年的雨滴,一下子全发泄出来。我吓得靠近桃树,希望它能给我一丝安慰。桃树像是知道我的心思似的,用尽全力将雨滴挡住。或许是桃树的树叶太过浓密吧,我的头上竟没有滴过一滴雨。
雨变得越来越小,天空也似乎亮了许多,我知道,快要停了。夏天的雨,像个顽皮的孩子,喜怒无常。还是我的桃树最好了,不仅可以让我乘凉,还能为我遮风避雨。想到这儿,我不禁拍了拍桃树,对它说了句:“谢谢!”
终于雨停了,天空还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彩虹,我“哇”的一声,靠在树干上,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下过雨后,太阳变得温和了许多,我走到树前,双手托腮,仔细地观察我的喜爱之树。突然,我有了一个想法,急匆匆地跑上楼,拿来白纸和彩笔,然后下楼,坐在门前,将这棵桃树画下来。
恍惚间,我看见桃树在微风中,棕色的树干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树叶格外碧绿,格外清亮。它舒展枝条,仿佛在冲我挥手致意,向我微笑。唉,桃树呀,我心中的宝藏,不知你还能陪我到几时?
简评:
小作者学习了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的写法,叙述在炎热的夏天
“我”在桃树下乘凉,桃树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事情,表达对于桃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桃树为线索,细致描写“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结构完整,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在情节设置和场面描写上,还要下工夫。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我喜欢大海,喜欢它的无边无际,喜欢它的波澜壮阔,喜欢它的纯净深沉。而现在,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座险峻的山峰,但我知道,只要翻越越过这一座座山,就能达到我心中的那片海。
初一的一次期中考试,我破天荒考得极差,竟然有一门不及格,还有一门差点不及格。我失落极了,一边想着如何给妈妈交代,一边反思:我平时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我有没有定下心来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回到家后,我望了望书桌上的练习册,伤心地流下眼泪。我反复思考:是不是我天生就不适合学习?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的习题,却还是考不到高分?我哭丧着脸把成绩告诉了妈妈,内心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哪知,妈妈不但没骂我,还陪我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提出接下来的措施。她说:“语文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你看啊,这道题考的是修辞手法,你应该先读原文,写出相应的手法,然后根据内容分析它的作用——我沉浸在妈妈的“课堂”上,不知不觉,眼中已充满泪水,不知是因为没考好,还是因为对不起妈妈的满心期待。
于是,在后面的半个学期内,我重振旗鼓,每天像是打了十二分精神似的,认真地对待每一套试卷、每一条题目。我深深地明白,我今天的努力,都是晚年父母的幸福。看着那一本本做完的练习册,我笑了,伴随着笑容的,是我的泪花,那是我无数个夜晚的成果啊!看着母亲的白发,我暗下决心我要考上好的高中,我要对得起母亲,对得起她的操劳,对得起她的白发。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我考了个年级前20。我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她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我知道,我又翻越了一座山,而我心中的那片海已离我不远了,我要看海,看那明亮而又美丽的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那片海,每片海前都有险峻的大山。而我坚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只要坚守心中的信念,朝海走去,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那片海。
简评: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以“心中的那片海”为喻,叙述自己的成绩的起伏和努力奋斗,奋斗的“每个人都了不起”!作者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心理描写比较细致生动。开头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诗词,生动恰当,富有文采。对于妈妈的描写,还要更具体真切,在情节波澜和铺垫伏笔方面,还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