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三):理解重点语句

2025-01-19 22:0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897人

“理解重点语句”就是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语、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其深层意思。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知识梳理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二)解题方法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习上下文

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例如:

世界报业协会在去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

问题:文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

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 2.迷离,迷蒙。 3.低回凄迷。指情感。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那么特定的含义是什么呢?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借助固有含义

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理解准确。如: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问题:本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解析:“体无完肤”的本义是: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结合原文“体无完肤”显然是比喻,这里的“体”应是“心灵”,所以“体无完肤”应是“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3、紧扣关键词句

对内涵丰富的词语,理解时要全面,对文中揭示其内涵的关键词语不可遗漏。如:

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问题:“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_________。

解析:“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是相对于文中“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这一句的,联系这一句就能知道“一”字的含义。

答案: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4、分析修辞特点

有的词语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仅就其字面意思来解释,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必然大相径庭,所以解答这类题,必须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如: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鲁迅《故乡》

问题:文中划线的词“看不见的高墙”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结合“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和少年好友闰土由亲切到陌生的变化,可知“看不见的高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答案:比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明确指代内容

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和短语,在文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流畅,避免重复拖沓,但对于读者来说,有的指代内容,并非一目了然,须将代词的指代内容确定后才能理解文意。其方法是紧扣上下文语境,寻找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对象和范围,先近后远逐步梳理。确定指代对象后,将其代入原句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吻合。如:

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问题:本段说到“造化与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个字)。

解析:结合上下文,此题是结合下文“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就可以判断出答案。

答案: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的景象。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一)知识梳理

所谓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重要句子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1、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3、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二)解题方法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一般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如:

……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父亲不写信》

问题: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如果单由第⑤段来看,答案显然归纳不出。但是溯回至第④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再往后看第⑦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境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得出题目答案。

答案: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时,又在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2、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问题: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尊老爱幼,这就是本文的主题,联系主题加以思考,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答案: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对家庭应当有一种使命感。

3、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有些文章是在一定背景下写的,它的内容与背景有密切关系。背景通常分为社会背景和自然背景两种。理解这种文章中的句子就要联系背景来考虑,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如:

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吗? 给整台演出所献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他先是莫名惊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吗!”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百合献谁》

问题:文末“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一句蕴含了作者什么的愿望?

解析:从全文的社会背景来看,除了作者自己之外,大多数人显然只顾着去追逐热点人物和焦点人物,比如我的朋友就咂舌道:“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儿么!” 而作者更希望整个社会能更多地去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由此入手,我们很快就得出本题答案:

答案:但愿生活中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也能被人关注。

4、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有时,作者为了造成特殊的效果,常常在文章中有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于这样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就不能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理解以上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修辞的规律来理解,才能正确地掌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草,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访兰》

问题:“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解析:句子中运用比喻“就像盆景中的兰草”,其表达的效果是说明了兰草是空谷的幽物,依靠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展现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离开自然,就降低了自己的品格。而人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庸俗,又怎么能保持自己的本性?两相比较,我们即能得出答案。

答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庸俗。

5、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

所谓“关键性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作用的词语。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想透为什么这里只有用这个词语是最妥帖的、最恰当的,并进一步思考其表达效果和目的。

……

那个下午,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责的财富……

——《难忘的一躬》

问题:“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本文是一篇记人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初中时一位老师如何以他的人格魅力教育着我们。在文中他说:“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由此可见老师的影响力之深。相比之下,“印”字自然比“留”字更能体会这一点。所以答案应为:

答案:不好,“印”字突出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则显得平淡。

三、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学生

⑴ 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⑵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⑶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⑷“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⑸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⑹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⑺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⑻“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⑼“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⑽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⑾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⑿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⒀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⒁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⒂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⒃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⒄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⒅“嘿嘿,帮个忙吧。……”

⒆大学生没出声。

⒇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1. 第(4)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什么?


2. 第(9)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3. 第(10)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4. 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有哪些?


5. 第(28)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偶 遇

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我蹲下去,看他捏。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想买。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看见它,我总要想一想花后的那个人,生活对他或许有诸多不公,他却能够做到心境澄清,让花常开不败!

⑦还是这样的偶遇,在云南。夜晚的广场上,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跳舞。不断有人加入进去,天南地北,并不熟识。不要紧的,笑容是一样的,快乐是一样的,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我站在圈外看,有人跟我招手,来呀,一起来跳啊。我笑着摇摇头。手突然被一女子牵了,她不由分说把我牵进那欢乐的人群中。灯光暗影里,她脸上的笑容明明暗暗,如星星闪烁。她说,跳吧,一起跳吧,很好玩的呀。她很快踩上音乐的节奏,身体像条灵活的鱼,看得我眼热,跟在她后面跳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跳舞,完全不得章法,欢乐却像燃着的篝火,把人整个点燃。曲终,转身寻她,不见。满场的欢声笑语,经久不散。

⑧人生还有多少这样的偶遇?在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们都是跋涉的旅人,却因这偶然的相遇和眷顾,布下温暖的种子。日后,于某一时刻,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温暖的种子,早已在记忆深处,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人生因此变得丰盈。

(选自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选集《遇见》,金城出版社)

1.老妇人“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是说她把生活过得怎样?(如花似玉:旧时比喻女子年轻美丽。)


2.第⑥段中加点的“花常开不败”有什么深层含义?“我”为什么会认为矮个子男人能“让花常开不败”?


3.第⑦段中“心灵因一团篝火,在瞬间洞开”的意思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一)《大学生》

1. 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2、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3、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4.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5.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二)《偶遇》

1.美好而充满活力

2.(1)示例一:美好的生活一直延续下去(生活一直美好幸福)。

示例二:优秀的精神品质一直保有。

示例三:给人的温暖、美好的感受一如既往。

(2)示例:生活虽然对他不公(他虽然历经沧桑),但他能不为所困,淡定平和(心境澄清),坚强面对(用心努力地生活),所以他能“让花常开不败”。

3.(3分)一群陌生人的心灵因围绕篝火共舞,共同感受到了快乐,而在瞬间打开,相通相连。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