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规范技巧指导

2024-11-23 11:1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82人

/语文答题规范/

一、现代文阅读Ⅰ

1.选文一般为二或三则材料,每则材料后括号内的标题大多是本则材料的中心内容,是解题作答的重要提示,要特别注意,阅读材料时应当先读括号内标题

2.阅读材料以把握观点、梳理论证脉络、理解核心概念为目的,阅读时关注段首与段末的脉络句,同时可边读边划出每段重点词语(概念名词、连词等)以及文中观点、原因、做法等概括性的句子。

3.根据选择题题干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1)给题干中“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字眼做好标注,看清题目要求。

(2)要求“对材料内容理解与分析”的,主要以比对为主,但要避免机械比对,应当注重大意与逻辑的比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的,主要以推断、分析为主。

(3)在审读选项时,主要运用“代入还原比较法”,即每一个选项一定要还原到文中的参照位置,遵循“多”“少”“变”的基本原则,仔细辨析,判断正误;特别注意选项句中的关联词语,如表因果、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的等;注意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4)熟悉该类选择题常见的设误类型,如逻辑不清、张冠李截、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过于绝对、曲解文意、扩大(缩小)范围、强加因果、因果倒置等,做出辨析。

4.简答题务必审好题,读懂题干的指令语、限制语和情境语,确定解题范围,分条作答。主观题题干体现命题意图和考查重点,往往既有答题限制又有答题提示。审题重点包括①疑问词——什么、哪些、为什么、如何;②能力要求——简要概括(简要、具体)分析、简要说明;③问题情境——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问题具体指向论证的某个要素等等。答题过程中,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时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句子或词语,点要找全,根据分值分点,做到精准作答;对于信息应用类情境试题,注意把握以文中的观点(提取文中观点),解决具体的问题(结合具体问题),避免只照搬原文观点或抛开原文观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

1.明确文体(小说、散文等)及其小类(如小说可分为散文化小说、科幻小说、红色革命小说等),读懂文章写什么,调动相关必备知识(如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叙述、场景、虚构等)解题。

2.阅读文本中应关注小说三要素的典型性,并基于三要素的典型性,理解文章人物与主旨,为答题做好准备。

3.选择题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分析、判断,避免断章取义;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揣摩,尤其要关注选项中“意在”“旨在”等字眼以及常见的设误类型。

4. 简答题要认真读懂题干,明确命题人设问的实质及问题中包含的具体要求,比如角度、范围、方式等,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暗示,并以之建立分析路径,构建答题思路;要做到因题解题,既要调动已有的答题模板适当迁移,又不能唯模板是从,按题目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分条序号化作答:

(1)每一点都应有“核心概念”,且善于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有理有据地表达;

(2)每一点的“核心概念”意味着答题角度,不应该交叉、重复;

(3)围绕“核心概念”组织的语言,应该简明、清晰;

(4)提炼“核心概念”应该精准,分析要符合题干的条件、情境、任务。

三、文言文阅读

1. 疏通文意,读完全篇,边读边圈画人物、时间、地点,一时不懂的词语(可能是专有名词、人名、官名、地名等)可暂时放过;

2.充分利用第12题的有效信息,帮助理解全文,猜解不懂的词语

3.断句题注意找动词、名词,注意对举、兼语等特殊句式,在排除、比较选项时,兼顾语法与意思。

4.文化常识题,除根据自己已有积累的知识外,还可联系课内知识比对,同时还要注意可结合文本内容以及选项本身的表述逻辑来判断正误。

5.第12题概括理解题,每一选项都对应文本的某个区间。在找到相应的文本区间后,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差别时间先后、人名、地名、人物身份、关系、程度以及重点字词的理解等),尤其要关注细节,做到处处落实。

6.翻译题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每句圈画3-5个关键词,尤其注意特殊用法和句式,认真对译,实在翻译不出的字词可大胆猜测,做到不写错别字、句子通顺。

7.简答题要认真读懂读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答题的区间,在文本区间内寻找答案,分点作答,尽量意译,实在没有把握,千万不可照抄原文的词句作答。(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四、古诗阅读

1.首先要辨别诗歌类型及其表达功能,确定是唱和酬答、寄赠干谒等定向表达类型,还是面向大众说话、抒情言志的社会表达类型,不要陷入认知定式。

2.其次要“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看题干。

3. 把诗歌当作文言文来读,尤其要注意对诗中文言字词的正确理解以及特殊句法(省略、倒装、调序等)的读解,充分利用选择题选项的有效信息帮助理解。

4.客观题要关注选项与诗句相应的比照内容(诗意、手法、情感、语言风格等),主要做到:

(1)结合诗体结构的“起承转合”,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情感,切忌脱离文本、断章取义。

(2)意象典故等,不能脱离文本分析意象、典故背后的深沉用意须置于整体情境中理解。

(3)厘清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凡有表达技巧的地方要关注,须找到切实的根据,才能放过。

(4)把握常见的诗歌的语言风格。

5.客观题要讲策略,因为诗歌是解释空间比较大的文学类文本(诗无达诂),因此对待自己不赞同的解释,只要对方能自圆其说,就不能贸然贴上“错误”的标签直接排除,而应该小心跳过,找绝对无法讲通的“硬伤”。 要认真区别好“言外之意”与“无中生有”。

6.主观题要找出“题眼”(题干要求回答的方向),明确考查的内容(诗意、手法、情感、语言风格、比较、启示、道理等),主要做到:

(1)熟悉、迁移常见的答题模式(情感题、形象题、意境题、炼字题、手法赏析题、语言风格题、作用题等)。

(2)注意“反套路”题,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做到依诗、依题解答。

(3)作答时要分条,用准术语,先概括,后结合文本分析。注意使用术语答题,结合文本分析时要善用引号,引诗句或词语。

(4)即便没读懂,也要利用第15题的有效信息作答,不懂装慬,绝不留空白。

五、名篇名句默写

1.正确理解情境要求,规范书写,确保一分不丢。

2.开放型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句要求,如朝代、主旨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1.正确使用词语题:要在具体语境中,从不同的语素着眼,辨析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搭配习惯等,学会辨析近义成语的语意重点、适用对象、搭配习惯等,做到最优选择。

2.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先运用紧缩法、类比法、语感审读法、逻辑分析法等进行辨析,确认为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后,按要求运用增、删、调、换、改等进行修改。

3.原句与改句的比较题:先确定两者句式、修辞手法等的不同,然后注意从从语意重心,适用的位置,事理的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语体风格,形式,用语形象,语气(缓急、轻重)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品味。

4. 压缩语段题:(1)新闻类语段要分清导语和正文的关系;抓住新闻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事件、事件的结果;分清新闻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再根据“压缩”语段的题干要求,运用筛选、提取、概括、整合等方法完成对新闻关键信息的压缩。(2)说明性语段要抓住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其次要理清说明的层次与顺序,把握说明的目的。其次要辨别语段所运用的比较、分类、列举等说明方法,筛选和提取主要信息。对于那些为了说明某些必要信息不得不加上的一些说明性的、修饰性的内容,则应予以删除。

5.语句衔接题:首先要阅读语段,明确中心,梳理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句间关系(如总分、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特别注意关联词或标点符号,把握句意及句间关系,明确相关词或信息的提示。然后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展,二是看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提示),推导出补写的内容,使内容和形式上下连贯,衔接得当;最后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表意完整准确,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6.修辞手法判断题: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特征及其表达效果,并在具体情境中予以辨析、运用。

7.熟悉其他常见的题型(如:图文转换、谦敬得体、标点符号运用及用法辨析、应用文等),若出现新题型,审好题意与情境,按题目要求认真作答即可。

七、作文

1.认真审好材料区的内容,划分层次,综合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与感情倾向,确定立意与切入的角度,联系个人与时代,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有针对性、有深度,体现个性思考的观点。

2.认真审好任务区的内容,注意写作要求、文体以及读者与情境要求,圈画、明确任务指令,然后围绕题意要求,打好腹稿或书面提纲,避免跑题、偏题。

3.拟好标题,写好各段,做到扣题有契合度,结构见清晰度,表达有审美度,语料见丰鲜度,论证有力度,思想见深度,感情有热度,书写见靓度。要留意语句之间不脱节,语段前后不脱节,语篇连贯;语言表达切忌“文白夹杂,半通不通”。

4.写作中应当扣紧材料语境,做到写作中不抛开材料,充分利用材料。

5.论证过程应当积极联系现实,体现“文章合为时而作”。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