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种技法的作文,谁都会说精彩

2024-11-23 12:4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56人

用好这种技法的作文,谁都会说精彩
                               尚庆学
写记叙文常常从正面角度来表现,有时从侧面角度来表达反而会带来特有的感染力。比如要表现池水清澈,不说水如何清,而写池里的鱼多么清晰,水底的沙石多么显眼,这样自然就突出了池水的清澈。这就是侧面烘托的魅力。
本次介绍的就是侧面着笔的技法。
 
【主打推荐】
风  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 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选自《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心灵顿悟】 
   作者的目的是表现风雨的,可是全文并未出现风雨的直接描写,而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其他方面的景象来表现风雨。树林形态的变化,垂柳线条的变化。羊、女孩、葡萄蔓、苍蝇的变化,鸟、废纸、猫等的动态描写,无不与风雨关联,折射出风雨的狂暴。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在阅读中,我们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指津】
   侧面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用在记叙文中,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或主要景物的特点。具体用法常有以下四种。


   一、用侧面的物来烘托主要人物 。
   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常常具有这样的特点,表面上写的是某一物,真正的目的却在于表现某
一种人,写物只是一个侧面的表象,是一种寄托。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写蜜蜂的辛勤在于烘托劳动人民的勤劳。


   二、用侧面的人来烘托主要人物。
这种方法也很常见,比如表现一位歌唱者的精彩演唱,常常会把视角转向观众,描写他们
的表情和态度,通过他们的表现来间接突出歌唱的精彩。


   三、用侧面的景来烘托主要景象。
   就像上面的《风雨》一样,本来是描写风雨的,作者却描写了其他景象,而透过其他景象,
让我们看到了风雨的本来面目。


   四、用侧面的事来烘托主要的事理。
   有一种表现发展变化的作文,最忌直接描写外在的东西,而应选择微小的角度,间接表现
社会的巨变。有篇小小说,题目是《书法家》,叙述一位领导书写了两个精彩的字——“同意”,赢得众人的好评。这个表象的故事仅仅是侧面的烘托,真正的目的在于讽刺领导官僚作风。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