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历史,从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自1921年诞生之际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的九千五百多万先锋。似微弱烛火,燃烧成燎原盛势。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顽强生存,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地主官僚的多重压迫。多少次生死存亡,却总能转危为安,这也许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
1927年4月的上海,风声鹤唳、血流成河,蒋介石撕下“革命” 的伪善面孔,向着曾经的国民革命伙伴——中国共产党开枪。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在江浙地区。三个月后的武汉,汪精卫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年轻的共产党急需寻找新的方向。
忽视革命的领导权,没有掌握武装力量,面对国民党的进攻迫害只能一味退让。要用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年的8月1日南昌城里,近两万革命军发动武装暴动。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一周后的汉口租界内,共产国际代表和党的重要领导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坚持土地革命,发动武装起义”,这是会议确立的总方针。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将斗争的矛头对准陈独秀,不能忽视广大工农群众,绝不可忽视军事斗争。“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主张,确立土地革命、秋收起义的新目标,是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遵义会议:正确路线,愈发成熟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转而进攻山区,在井冈山的竹林间,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的存在引起国民党的围剿。自1930年开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相继发动四次声势浩大的军事围剿,最终都被红军粉碎,直到第五次围剿开始风云突变。
随着军事上左倾错误占据主导,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被弃用。根据地越来越少,最终只能战略转移。然而,一开始的红军队伍依然执行错误的军事主张,舍不得坛坛罐罐,到湘江战役后人数就锐减到三万。为了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党和红军中的很多人士意识到,必须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伟大转折:思想解放,改革开放
十年浩劫终尽数,引得春晖满神州。1976年10月,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正确领导下,文化大革命结束。然而,从1976到1978年的两年时间里,中央仍然秉持着“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徘徊中前进,混沌的中国需要一声惊雷。
后记
1945年的一场窑洞谈话,如何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给出了用人民监督的答案。到了新时期,我们党又找到自我革命的新钥匙。百年大党,历经磨难,每一个危难时期总有人挺身而出。回顾那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无不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