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既是考查的重点,更是应试的难点,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一直是大多数考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其实,要攻破"翻译"这一顽固的"堡垒",化解"文言魔咒",只要着力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答"这两个问题,就能在备考时有的放矢,应考时胸有成竹,突破难点,拿下高分甚至满分。
一、研究高考真题,明确"考什么"
高考命题规范、严谨,难易度和区分度拿捏准确。高考真题不仅引领高考的命题方向,也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认真研究高考真题,有助于明确考试动向,精准备考,击中要害,少走弯路,取得最佳效果。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高考试题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的考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①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其中文言实词(包括多义词、通假字、生僻字等)是重中之重,文言句式考查的频率也比较高;②重点词语是主要采分点,务必结合语境,一一对应,精准翻译;③要确保句意简明、顺畅、连贯,符合事理和逻辑,表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这些鲜明的特点和规律,为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二、掌握翻译技巧,谨记"怎么答"
明确了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和评分标准,就可以紧扣目标,精准发力,高效备考。在此基础上,学生系统掌握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并落实在应试过程中,就能沉着、轻松地应对文言翻译题。学生必须明白:文言翻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即将文言句中的每个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然后连词成句。实词重词义,虚词重语气。按照字字落实直译法,
2021年新高考1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为"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成忠臣"。倘若句中有古今异义词,要辨清古今不同义,谨防混为一谈,造成误译。如
2021年新高考 I 卷"边境之间,稍得休息"中的"休息",与今义"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不同,句子应该译为"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2.灵活变通,意译为辅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多变,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活用现象和修辞手法的运
用比较频繁,有时遇到直译的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明确的情况,就不能被原文所束缚,更不能机械地强行直译,而应灵活采用意译的方法,即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确保句子顺畅,意思明确。意译时,需要留意句中的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如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婉辞等。如2021年新高考 I 卷"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中,"犬羊"喻指乌合之众,并非实指"狗和羊",此处应意译为"石虎胆敢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邀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一句中,"荆棘"喻指障碍,句子应意译为"祖邈已经扫除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一句中,"遗民"不能直译为"遗留下来的百姓",句子应意译为"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贼人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3.巧妙迁移,生发联想
当遇到似曾相识的文言词语一时难以准确翻译时,可以静下心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由文本中的疑难词联想到教材中或成语中与之相同的词,由已知词义推断未知词义。如2021年新高考】卷"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快快"中"快快"的含义,可由成语"快快不乐"进行迁移联想,推知"快快"是"不高兴"的意思,句子翻译为"有一天,戴渊突然来统领这里,(祖邀)内心很不高兴"。
4.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有时文言句中的某个字很令人费解,成为翻译时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时需要放远眼光,拓宽视野,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结合前后语境,往往有助于准确推测出疑难词的词义。如2021年新高考卷"径造贼场,受祖邀节度"一句,"节度"在这里显然不是指"节度使",根据"径造贼场"及"受祖邀"(接受祖邀......)可知,"节度"应为"调度""部署"的意思,句子译为"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邀指挥";"后赵镇戍归邀者甚多,境土渐蹙"一句中,从语境上看,句子的主语是"土","蹙"显然不是"皱眉"义,句中应取引申义"缩小",句子译为"后赵镇守的很多将士归附了祖邀,后赵疆土日益缩小"。
5.特殊句式,规范表达
文言文翻译不可回避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一定要"拨乱反正",合理调整语序,使翻译的句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翻译时必须提前。
6.省略成分,合理增补
在文言文翻译时,会经常遇到文言省略现象。文言省略主要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主语省略、宾语省略、补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除此之外,还有连词省略,如假设语气的省略等。如2021年新高考 I 卷"使自召募"中省略了"使"的宾语"之(祖邀)",翻译时必须补全,译为"让(祖邀)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遂屯淮阴"一句,"屯"后省略了介词"于"(在),应译为"于是(在)淮阴驻扎";"祖邀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句中,"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是假设语气,并非事实,翻译时要增补连词"如果",以免造成误解,句子译为"祖邀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7.文言虚词,明确语气
大多数情况下,文言虚词不用翻译。如2022年新高考卷"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中,"夫"是句首发语词,"者"表示停顿语气,"也"是句末语气词,都不译,句子译为"我敢来借兵,(实际上)是效忠于大王"。如果虚词在句中表示某种特殊语气,翻译时需要灵活意译,并用对应的词语作标示。
8.固定名称,不必翻译
固定名称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官职名、器物名、年号、庙号、谥号等,都不用翻译,照搬即可。如2021年新高考 l 卷"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一句中,"襄城""城父""谯"都是地名,一律不译,句子译为"后赵多次侵犯黄河以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再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句中的"黄牛"是山名,不是动物,句子译为"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又在黄牛山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
文言句子的翻译的确有一定难度,也是公认的失分点。然而,有难点必有破解之道。只要勤于思考,掌握了命题规律和应对方法,就会化难为易,攻克难关。技巧在胸,再结合考题多训练,多积累,多总结,必定会逐步提高,日臻完美,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