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
1. 一般开头:
(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
(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 设疑开头:
(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 写景开头:
(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 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
1. 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
1. 出乎意料的结尾
(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
(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
(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 戛然而止的结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
“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
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7. 就首尾关系来说
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
四、小说“情节结构”安排上的特色与效果
相关位置 | 结构特色 | 艺术效果 |
就全文来说 | 一波三折式 |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伏笔铺垫式 | 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
相互对比式 |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 | |
彩线串珠式 | 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
五、反复出现情节
1.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风雪”。 |
2.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爱好、追求,烘托人物心情和心理 | 如《祝福》中反复写她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突出了她思念儿子又希望引人同情的几近崩溃的精神状态。 |
3.暗示、深化主题,影射象征 |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反复写别里科夫的“套子”。 |
4.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者引起读者关注 | 如《边城》中多次写湘西风情以突显地域特色。 |
5. 使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 | 如《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 |
六、海明威“冰山”理论
海明威“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题模板】
①小说的情节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