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促使其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地震和岩浆活动;另一方面是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如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和高原等,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留下的“痕迹”,具体表现为岩层的倾斜、弯曲和断裂等情形,地质构造对于地表地形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极大影响。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大类,分别是“褶皱”和“断层”。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得岩层发生弯曲,从而形成的岩层形态很像衣服上的褶皱,所以就成为褶皱地质构造。
一般来说,能清晰看出岩层弯曲的岩石通常是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褶皱具有两种基本形态,具体的判断我们可以看岩层的弯曲方向,一种是岩层向上隆起的称为背斜,另一种是岩层向下凹陷的称为向斜。世界上许多山脉都是由于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山系,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等。
从地表地形来看,褶皱在形成初期,通常背斜向上隆起,地势比两侧高,形成山地或高地;而向斜向下凹陷,地势比两侧低,形成谷地或盆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将会对地表进行风化侵蚀,由于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更容易被风化侵蚀,而最终在地形上形成“背斜谷”;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致密,不容易被风化侵蚀,反而保留形成“向斜山”。
我们所看到的的褶皱构造通常是已经经过外力侵蚀的结果了,所以多见“背斜谷”和“向斜山”。通常我们在野外,很少能够看到地下的岩层弯曲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通常表现为“中间老两翼新”,而向斜通常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通常是指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发生断裂,并且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现象。断层的位移可以分为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垂直位移,通常我们把断层中相对上升并比两侧地势高的区域称为地垒;把断层中相对下降,断裂陷落并比两侧地势低的区域称为地堑。
在地表形态上,地垒通常形成山地,我们称为“断块山”,通常地垒形成的山地地势都十分陡峭,山势险峻,比如华山、峨眉山、泰山、庐山等等,多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地表形态上,地堑通常形成低地、盆地或洼地,比如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汾河平原等等。秦岭和渭河平原就是位于我国的“汾渭断裂带”两侧,秦岭是地垒部分,而渭河平原是地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