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例文:
夕阳下的采访,边疆里的情怀
“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参加报社的小记者采访活动,我随着采访团来到了遥远的新疆。望着眼前的漫天黄沙,不远处绿色的白杨英挺伟岸,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而我的采访对象——作为老师的父亲在简陋平房里,立于讲台,目光如炬。
一直以来,父亲忙忙碌碌,培养无数学生,却没时间陪伴我。去年,父亲申请援疆支教,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送别的机场,父亲留下决绝的背影,我落下泪来。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报社组织的小记者采访活动,跟随报社采访一个特别的人,我选择了父亲。
采访之行,初到新疆,一眼望去,黄沙漫天;大漠深处,滩草赭黄,演绎着生命的坚贞。远处却有一抹翠绿,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终于来到目的地——父亲支教的校门口,眼前是一间简陋的小房屋,灰白点缀,操场上一片碎石,却平整洁净。我的采访对象——父亲正在讲课,声音铿锵,扬风而来。
走近看去,我的采访对象——父亲正一手拿着语文课本,一手拿着粉笔,有力地挥动,眼里若有光芒万丈。父亲讲到了边疆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讲到了江南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学生们的眼睛里似乎打开了巨大的窗口,思绪随着父亲的课,穿越荒漠,翻越大山,洞穿了江河大海。父亲仿佛就是荒漠中的白杨,在鞍马风尘中,点绿大漠。“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课后,我正式对父亲进行了采访,那时,明月升腾,大漠如歌,我与父亲坐在教室里,围桌夜话,父亲却毫无课上的神采飞扬,而是神色愧疚,“父亲愧对你,父亲知道你思念我,但这里的孩子们也需要父亲。你在来采访的路上,也看到了白杨给晦暗苍凉的新疆大漠以英挺伟岸,我希望我也能像白杨一样,让阳光醇厚,天空高远。”
如有白杨挺立,何惧大漠荒凉呢?如有父亲支教,孩子们何惧未来黑暗呢?此次采访,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理解了渺小而伟大父亲,他以赤子之心、高尚之爱,丰富了我的采访之旅,感染着我的人生之旅。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本次写作要求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根据提示“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可知,首先要确定一个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采访对象”,如果对体育或娱乐领域感兴趣,可以采访某个明星;可以采访英雄人物,如航天员王亚平、刘洋等;可以采访普通人物,如那些默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选一个你真心喜欢的、完全认可的那个人,这个人跟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吻合,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和认可。
第二,思路点拨。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两方面内容,即我的采访过程,被采访对象的情况。如,我去苍茫沙漠的新疆采访某个支教老师的经历,我去乡村去采访某个坚守传统手的手艺人的经历,我去乡村在田野里采访某个辛苦收割稻子的老农民的经历等,要把采访人物的精神写出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重在想象,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采访古人:采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北宋理学家张载;采访反抗绝望、以文学为武器拯救国民性的鲁迅;采访充满现代理性自由意识、民主科学浪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战将们;采访思想汪洋恣肆,文以载道,传万世至今日,读之心凝形释的诸子百家们。阐述采访某人的理由,这类更适合写成议论文,首先明确采访对象,直接亮出观点,譬如采访科比,观点可以是学习和弘扬科比身上那种敢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可以列举科比成名前和在赛场上的拼搏努力,加以论证。最后联系实际,具体论述在一个动辄喊“躺赢”的时代,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何其可贵。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
“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
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参考例文:
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平时出了成绩,我去向大神们请教,总是会听到“我只是超常发挥了而已”这样的答案。我就常常在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能超常发挥?”
但其实考试中没有什么超常发挥,一张完美的试卷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那是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说只要能够正常发挥,就是你的超常发挥。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却做不到这样的“超常发挥”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考场上的自己,“明明我这个知识点背过啊”“明明这个题我之前做过啊”,怎么都忘了啊,再想想老师讲完卷子后那张满是红叉叉的答题卡,明明我都会的啊,为什么会考砸了?这就是考场上的发挥失常,那我们如何做到每次的正常发挥呢?
我想给大家介绍几点建议:
你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正常发挥,自己能够考得很好。
平时多做限时训练,把速度提上去,避免考试时会有做不完的情况,并且要保证有充足的检查时间。
考前多做题,做各类题。做基础题,帮助自己增强信心,做一些难题来提升思维能力,能应付了考场上的随机应变。
考场上不要紧张,紧张可能会是令你发挥失常的罪魁祸首,把考试当做平时的小练习,但不是轻视考试。
考试中应在脑海里浮现出“先易后难”,“快慢得当”,“果断取舍”等重要的答题策略。如果一道题花费我们5分钟还没有想出来,那就先舍去吧,把后面的题做完,并把答题卡检查三到五遍后再钻研那个难题,不能因为那一道题而放弃了整张卷子。
不管题难还是易,都应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如果题是难的就应该相信不到考试结束就还有机会。如果题是简单的,要自信,但不是过于自信,要把每一分钟都用在检查上面,不能因为粗心而失分。 考试一场后要及时调整心态,不把情绪带到下一场考试去。 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会做的都做了,都做对了,不会做的都连猜带蒙了,考后什么遗憾也没有了,这就是超常发挥。
最后祝大家在考试中都能做到正常发挥,超常发挥。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一、审题。本题考采用“材料+提示语+要求”的形式的话题作文。审题时要看清各部分具体表达的意思和要求。从材料来看,它提示写作的范围就围绕着“考试、跑步(体育锻炼)、画画、比赛、表演”等方面内容,话题围绕都着在这些知识、文化、体育竞技活动“超常”和“失常”的表现。从提示语看,提醒你可写成记叙文,讲述你的经历和见闻;可写成议论文,表达你对“超常”“失常”行为的认识看法。从要求来看,它规定了文体、字数等常规考场写作要求。
二、选材。关于“超常和失常”在考试中的经历和感受同学们应该是很丰富的,考试的失常因素很多:一次复习方向上的偏差、考试时身体的不适、突遇突发情况扰乱你的心理、天气的变化、审题的粗心、模棱两可的题你的运气总是不济,等;也可把其中的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表达一次经历,再从中提炼出内心的认识和感受,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当然,要想写出新颖的文章,尽量从别人没有选择的材料方面入手。选择“演讲、登山”等文体比赛中的事例去阐述道理可能更有新意。有“失常”就有“超常”考试时心态放松、准备对路、第六感运气超好,这些因素往往是让自己取得超常成绩的重要原因。
三、立意。对于“失常”与“超常”的话题,立意时应从正面入手。“失常”立意的重点可围绕着“总结经验”,比如“成绩来自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心态关乎成败”“细心,才能成功”,这些都是从“失常”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感受和认识。“超常”的内容,立意则可从“预防、警醒”角度入手,如“运气并不总让你能‘超常’”“放下得失之心,才有良好的心理”“惟先正常,才会超常”等。
3.写作。
晋朝傅玄的《太子少傅箴》有名句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留白,不仅使画面变得素雅、干净、灵动,还给观者留下很多想象空间。其实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适当“留白”,给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一点自由惬意的空间。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呢?请选择你很有感触的一点,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4)字数600—800字。
例文:
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在好的环境里,人就会学好;若在坏的环境里,人就会变坏。它强调了外因对人的熏陶、改变作用。这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一个道理。对此,许多人深信不疑。
的确,外在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孟母之所以三迁,正是因为考虑到外在环境对孟子成长的影响。
然而,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能以事物的普遍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那些近“墨”即“黑”者,之所以变黑,关键在于其自身意志力的不坚定,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位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是当他到了上海之后,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这可谓是对“近墨者黑”最好的诠释了。
很多光照史册之人,其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各种诱惑也时时充斥左右,他们之所以能近墨不黑,出淤泥而不染,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操、伟大的追求、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更具有明辨是非曲直的敏锐的洞察力。屈原在“腥臊并御”的环境中宁愿“愁苦而终穷”,依然“上下而求索”;陶渊明身在腐败的官场,却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守清节,退隐田园;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出身军阀行列,不为军阀习气所染,始终保持高风亮节的情操,为中国革命与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一些锐意进取的改革者,能在奢侈的生活和金钱的诱惑前,保持“拒腐败,永不沾”的高风亮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随时清理沾染上的点滴“黑墨”,真正做到了“近墨者不黑”。
由此看来,外因只能对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起作用。只要近墨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分析事物,时时警诫自己,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那么即使近墨也未必会黑。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有感触的一点,写一篇文章。根据材料内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影响”可知,这则材料是在强调环境对人起到的影响作用。根据这则材料,可以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谈谈是怎样利用或克服环境成长的。根据第二则材料“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适当‘留白’,给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一点自由惬意的空间”可知,“留白”既是国画的技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对“自由”的想象。根据这则材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休息”“自由”“放松”对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选材构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我们可以以此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述。也可以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进行反驳。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议论。首先要摆出论点,然后运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如要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要先承认外因的强大作用,有“近墨者黑”的普遍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亦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特殊现象,把突出内因的能动作用作为文章的论证主体。“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材料中说,“留白”,就是给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一点自由惬意的空间。我们可以围绕现实中的孩子们的内心渴望自由,想要自由飞翔,没有父母老师的约束、束缚等内容来写作。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论“纪律”“约束”的意义。任选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