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作文冲刺必备—文化类

2024-11-23 18:3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72人

【主题导写】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关于“文化”类作文,也成为近几年中高考的热点。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熟悉内容

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剧,武术服饰到传统节日,从风景名胜到古迹建筑,从文化名人到餐饮小吃,都可作为写作内容。但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适时描绘细节

传统技艺和节日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样貌、仪式、程序等。写作时要适时进行一些细腻的描绘,不仅能使人印象深刻,还可以增加文化韵味。

3.表达独特感受

要通过抒情、议论,来抒发自己对文化继承与发扬或对人生、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受,特别是在结尾部分,才能给读者以情感的认同或思考。

【优秀范文】

1.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书法)

我们总会在稍大些时徒然喜欢上一种事物,原是以为只因偶然间产生的兴趣,却不想在回首往事之时发现,这一切早已在心底深深地埋好了一颗种子。

在我的心底里埋着一颗种子,那颗种子缘于我的爷爷。

爷爷喜欢于傍晚时分,借着窗口的夕阳,铺上一张宣纸。窗外的竹林摇曳风声,沙沙地,缓缓地荡入我的耳中,此时的爷爷便拿起笔,让我研好墨,些许地沾上墨,书写着古人那极富韵味、清淡雅致的诗句。看着爷爷时而洒脱,在纸上龙飞凤舞地留下一排排狂草;时而优雅,转动着小腕一笔一划地写下精巧秀丽的小楷。每当他小心地拿起桌上的纸,透过窗边最后一丝微弱、但却温暖的阳光欣赏他的作品时,他的眼睛就笑着眯成了一条缝,得意地点着头。而在一旁的我总会对爷爷生出几分敬佩之情,又掺了几缕羡慕、向往之心。

从那时开始,我便对这案上的黑白世界有了兴趣。

后来,在我略微会写几个字之时,爷爷总会把趴在桌边的我抱到椅子上,握着我的手,慢慢地起笔,落笔,那手掌是那样的温暖,是那样的令我心安;那耳畔边轻声的指导是那样的耐心,是那样的美丽,将“横平竖直”的写字规矩植入我的心间。

彼时,笔尖与宣纸之间的摩擦,那细微的沙沙声比竹林里伙伴逗闹的欢笑声还要吸引着我。

当我初次独自执笔,幼稚但却认真,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临着《玄秘塔碑》上的一字一句,爷爷那声声的称赞,那慈祥的笑颜都是我难以忘怀的。

于是,便从那时起,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横平竖直”的种子,那是书法的种子,也是为人处世的种子吧!

曾几何时,我是如此的热爱书法,但在学业逐渐繁忙的压力下,我却也一点点对练字产生了厌倦之情。初三的暑假,在我一次次放下笔又拿起笔,举棋不定之时,爷爷在我身后悄然出现。他看着桌上成堆的卷子,叹了一口气,和着窗外的蝉声对我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无论是练字,还是你学业上的前途,想要成功,坚持才是关键啊。”爷爷说罢便转身离开了。我望着爷爷的背影,那句“坚持才是关键”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于是我拿起笔,像最初那样,认认真真地落笔、运笔、转腕、提笔。就像是在谨慎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未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而今,那颗种子依旧存于心底,但站在书桌前的,却再也不是两个人了,窗外的景色也再也不是一片葱郁的竹林了。

我提起笔,爷爷那掌心的温度已然从心底升起,那语重心长、无比耐心的教诲也萦绕在耳畔。我期盼着心底那种子的生根,发芽,我期盼着我与爷爷一起埋下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永不会倒。

2.原来,国粹并不遥远(京剧)

浮躁的生活,喧嚣,云起;迷失的国粹,渐行,渐远。

不知何时,山寨、恶搞、嘻哈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欧美风、日韩流席卷中华大地。偶像天团的演唱会,一轮又一轮……而我也曾深深陷入其中。国粹,仿佛只存在于遥远的长辈们生活的时代。

一天午后,阳光斜洒进后花园,我与外婆正唠着家常,“哒”的一声,外婆把收音机打开了,委婉动听的声音让我的心沉静了下来。转过头,我问外婆这首歌叫什么,我要去下载一个。外婆不紧不慢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哪首歌,这是京剧啊,咱们的国粹!”我心里猛地一紧:这就是国粹吗?国粹离我这么近吗?带着疑问我开始试着去了解国粹。

就这样,我学习了我人生中第一首曲——《廉锦枫》。它讲述了一个小姑娘为救生病的母亲克服重重困难去捉海参的故事。它在京剧中算是比较简单的,可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我而言却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便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它。碎步、圆场;高音转声,无论是形还是声,都是十分严格的。练习很累,练好更累。我哭过,闹过,却没有放弃的勇气,我选择了坚持。跳、转、翻,每一个动作都要练上百遍。脚磨破了皮,身上跌出了瘀青,也未曾放弃。每一句词都要唱上千遍,嗓子肿了,喝口水,继续唱。头戴仙女髻,身披黑轻纱,脚踩绣花鞋。光起,登台,“为娘亲哪顾得微驱薄命……”曲毕,掌声起,我感慨:国粹真的并不遥远。

一个闲暇的傍晚,微风轻吹,舒适宜人。走在一条古老却不拥挤的胡同中,我倍感轻松。一曲小调打破了幽静,寻声而去,原来是坐在躺椅上的老爷爷和一位正拍打着被子的老奶奶一起哼唱出来的。如此美妙,仔细一听,京剧!一股说不出的亲切感升入心头。原来,京剧离我很近很近,只是我未曾关注。

再次演绎我最爱的《穆桂英挂帅》,身背青锋剑,脚踏战靴,像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守护自己的故土一样,我也要让我热爱的国粹离更多人近一些,让更多人去爱他们曾经认为遥远的国粹。

弱水三千,我只取这一瓢饮。原来,国粹并不遥远。

3.传递(美食)

青瓦房,老城墙,水井巷,小城的街角飘来阵阵绿豆香。六月的小城,午后的阳光透着丝丝燥热,喧嚣的老街演绎着经久不息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盖过了嘹亮的蝉鸣,我心中烦闷,不觉加快了脚步。

转过街角,行人渐少,忽然,耳畔传来一声吆喝:“手工绿豆糕——”沙哑的声音带着些许沧桑,这淳朴的乡音,让我躁动的心仿佛浸润在清泉里,归于平静。循声走去,前面不远处,一位老人静坐在小巷, 他双鬓斑白,脸上沧桑的皱纹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坐在一把靠椅上,身后是一棵翠绿的樟树,面前摆着个不起眼的小摊,上书“手工绿豆糕”五个大字,朴素、简单。

我轻轻走上前,老人见我过来,浑浊的眼眸中透出些许亮光。“老伯伯,来一份绿豆糕。”“好嘞!”老人打开桌上的箱子,取出一份包装极为朴素的绿豆糕,霎时,不浓不淡的绿豆香在鼻尖萦绕,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接过绿豆糕,询问道:“老伯伯,这绿豆糕是您亲手做的吗?”“当然喽!做这糕,选材、研磨、捣粉、蒸制都大有讲究呢!”老人微笑着说。一阵清风拂过,吹起老人的衣角,他的目光变得悠远而深邃,似是在回忆往事。“这绿豆糕的制作秘方,还是从我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代代传递,在这小城也算小有名气。可惜啊,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了,再也没有闲情雅致品尝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美食喽!”老人说着叹了一口气,又望向那绿豆糕,似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

轻咬一口绿豆糕,浅淡的豆香在口中回旋、沉淀。手工绿豆糕没有采用现代工艺制作的糕点的那种浓浓的甜味,它蕴藏着一份本真,蕴藏着一份老人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默默传递与执着坚守!

阳光不再燥热,微风拂过,带来几丝凉意。老人仍坐在那儿,默默地传递着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