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叙事法
尚庆学
节外生枝本指脱离中心线索或中心事件,写了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材料。这里所说的“节外生枝”是指看似脱离中心,实则另有用意的伸展性叙述。
顺着一个思路写下去多紧凑,为什么偏要“节外生枝”呢?
有时是为了缓和文章的节奏,为下文埋下伏笔。例如《第二次考试》一文,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结果复试失败。苏林教授觉得异常,到陈伊玲家寻问缘由。这时候,作者节外生枝地描写了路上看见的一处火灾之后的现场,这好像与陈伊玲的考试毫无关系,可是读到最后才明白,陈伊玲复试失败,正是因为途中救火受到影响。原来写火灾之后的现场,是为了为后文埋下伏笔。
有时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同志的信任》一文,作者主要是写鲁迅为方志敏藏文稿、转交文稿的,可是在写到鲁迅看完别人送来的密信后,把笔触一下转向了方志敏,叙述方志敏在狱中斗争和写文稿的事,这好像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实际上,有了这旁开一笔,既说明了文稿的由来,也突出了文稿的重要,从侧面烘托出鲁迅是最可信任的人。
有时是为了展开联想,升华文章的中心。例如《荔枝蜜》一文,作者从小时候不喜欢蜜蜂写起,到后来吃到荔枝蜜对蜜蜂有了好感,再到参观养蜂场知道了蜜蜂的辛劳,至此,文章已经把蜜蜂的勤劳和无私奉献表现出来了,可是作者偏要节外生枝地写田野中插秧的农民,
这一延伸不简单,从赞美蜜蜂一下升华到赞美辛勤的农民,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从叙述方式上看,“节外生枝”常常采用以下手段来展开。
一、插入法。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随手插入其他相关内容,例如前文提到的《同志的信任》一文,在鲁迅先生收到密信后,及时插入了密信和文稿的由来,解答了读者的疑惑。
二、连带法。在叙述中,把一个看似与中心事件毫不相干的内容连带出来,并加以具体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再如《社戏》,在归航途中,因为饿,便想起了偷豆煮了吃,于是文章抛开归航,转向了偷豆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儿童情趣,使文章增加了趣味。
三、陡转法。在叙述中心事件中,临时来个紧急刹车,把笔触转向看似不相干的内容上。例如《枣核》,全文以枣核为线索,叙述了朋友要枣核、收枣核、种枣核、议枣核等内容,当写到朋友收到枣核时,陡然偏离了中心事件,去写朋友那里优美的城市、华贵的居室和他事业有成的现状,原来作者想以此说明,条件越优越,身在国外的朋友越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