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标,当然是据有整个江东。
当时,孙策的主要对手有这么几个: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太守许贡、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市)太守王朗、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市)太守华歆,以及盘踞在吴郡一带的山贼严白虎、盘踞在丹阳郡的地方豪强祖郎等人。
第一个被孙策摆平的是吴郡太守许贡。
关于许贡的结局,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出自《三国志·朱治传》。朱治是孙坚旧部,在孙坚死后与孙贲等人一起归附了袁术,但朱治早就看出袁术这个人不靠谱,后来又见孙策在袁术手底下混得很不如意,就力劝他脱离袁术、归取江东。所以,孙策最终能够自立门户,与朱治等父亲旧部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按《三国志·朱治传》的记载,孙策占据曲阿不久,即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朱治便奉孙策之命征讨许贡,将其击败,攻陷了吴郡。许贡逃亡,投奔了山贼严白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采信了这一说法。
第二种说法,出自《三国志·孙策传》所引的《江表传》。该书称,孙策入据江东后,许贡惧不自安,表面上不敢与孙策为敌,背地里却使了一个阴招。
他暗地里给朝廷(实际上是曹操)上了一道奏表,说孙策骁勇,大有当年项羽的势头,这种人最好赶紧召他入朝,给他富贵尊宠(其实就是夺其兵权),否则放在外面的话,迟早必成大患。
许贡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劝曹操在孙策羽翼未丰时把他除掉,不然等他在江东成了气候,到时候必定成为曹操的大敌。
这个借刀杀人之计十分歹毒,不过许贡也太小看孙策了。孙策其实早就安排人暗中盯住了他,所以这道奏表刚刚送出城,就被孙策的人截获了。
孙策看完奏表,不动声色,找了个借口约他见面。许贡不知奏表被截,欣然赴约。孙策当面摊牌,质问他为何在背后捅刀子。许贡极力狡辩,矢口否认这道奏表是他写的。孙策见他毫无悔意,便不再多言,当场命手下把他绞杀了。随后,孙策任命朱治为太守,兼并了吴郡。
这第二种说法,很可能才是许贡之死的真相。因为,几年后行刺孙策的三名杀手,正是许贡的门客。如果按第一种说法,许贡是在战场上被朱治打败的,后来逃奔了严白虎,那么这三个门客的复仇动机就被大大削弱了,似乎不太可能那么强烈。正因为许贡只是写了一道奏表就被孙策绞死,才会让门客觉得主子死得太冤,所以矢志为他报仇。
不管许贡是怎么死的,反正吴郡是被孙策给拿下了。半年后,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夏,孙策便把目光转向了会稽。
当时,以严白虎为首的一众山贼势力都不小,各有部众万余人,四处盘踞,所以将领们都认为,应该先铲除眼皮底下的严白虎等人,再南下去打会稽。孙策却不以为然,说:“严白虎那帮人不过是强盗而已,并无大志,回头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随后,孙策亲自率部渡过浙江(今富春江),兵锋直指会稽王朗。
眼见孙策来势汹汹,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劝他,说孙策善于用兵,应避其锋芒,不要与他正面开战。王朗不听,亲率重兵在固陵(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布防。孙策数度进攻,皆未能攻克,其叔父孙静献计,说:“王朗据守坚城,一时难以攻破,此去南边数十里,有个地方叫查渎(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南),从此处切入,便可深入敌后,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我自当率部作为前锋,定可一战破敌。”
绕过坚城,断敌后路,就等于把刀插在了王朗的后背上,这样固陵城便不攻自破了。此计甚好,孙策当即采纳。是日夜,孙策命部众燃起无数火把,制造要进攻固陵城的假象,同时派出一支精锐骑兵,直扑查渎,攻陷了此处的一座要塞高迁屯(今浙江诸杭州市萧山区东北)。
王朗得知后路被断,大惊失色,立刻派部将周昕去截击孙策。孙策回头迎战,将其击溃,斩杀周昕。王朗担心被包围,只好与虞翻等人弃城而逃,然后登船渡海,准备避难交州,可刚跑到东冶(今福建福州市),就被孙策截住了。王朗又跟他打了一仗,可惜又败了,再也无处可逃,只好举手投降。跟他一块儿投降的,还有之前劝谏的虞翻。
孙策遂自领会稽太守。
至此,孙策先后占据了丹阳、吴郡、会稽三郡,江东大半已入其囊中,大体包括了今天的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两省,地盘着实不小。孙策觉得是时候跟朝廷(曹操)汇报汇报工作了,便派遣张纮拎着江东的土特产入朝进贡。
曹操收下了孙策的礼物,也欣然接住了他伸过来的橄榄枝,然后投桃报李,十分慷慨地回赠了孙策一个大礼包,里面的“礼品”包括: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又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的女儿(即孙策堂侄女);并征召孙权和另一个弟弟孙翊入朝为官;最后,还把张纮留在了朝中担任侍御史。
加官晋爵,互相联姻,这些当然都是孙策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征召孙权、孙翊入朝这一条,却暗藏着曹操的心机——目的无非就是把孙策这两个弟弟留作人质。孙策当然不会把两个弟弟往虎口里送,所以这一条他就“选择性失明”了,权当没看见。至于把张纮留在朝中,则是利弊参半:坏处是孙策的身边暂时少了一位重要的谋士,好处是张纮可以随时了解朝廷和曹操的动向,从而获取孙策所需的各种情报。
孙策在江东势如破竹,又跟曹操打得火热,自然引起了一个人的嫉妒和不安。
这个人就是他的前老板袁术。
本以为年轻人不可靠,没想到这小子转眼间就打下了好几个郡的地盘,俨然成了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袁术感到了莫大的威胁,于是就搞了一个小动作,派人带着官员印绶前往丹阳郡,收买当地豪强祖郎等人,让他们策动当地的山越土著,一同起兵造孙策的反。
不过,这种小动作对孙策根本没用。因为还没等祖郎搞出什么花样,孙策已经带兵打过来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冬,孙策攻至祖郎据守的陵阳(今安徽青阳县),一战便将其攻克,生擒了祖郎。
当年孙策刚出道时,招募的第一支部队就是被这个祖郎给团灭的,连他自己都险些丢了性命。此刻落到了孙策手里,祖郎料定自己是必死无疑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孙策竟然命人打开了他的枷锁,还对他说:“当初你袭击我,用刀砍中我的马鞍,可我现在要创立大业,所以不会记仇,只要是能用之才,不管是谁,都可以跟我一块儿打天下,你不必害怕。”
祖郎感激涕零,当即叩头谢罪。孙策当天便任命他为门下贼曹,就是专门负责抓贼的治安官。
搞定了祖郎,但此刻的丹阳郡还有一个对手。
这个对手就是曾经跟孙策单挑的太史慈。
自从刘繇败逃后,太史慈就一个人单干了。他先是逃进了芜湖附近的山中,自称丹阳太守,后来又跑到了泾县(今安徽泾县),在这里得到了山越各部落的拥戴。太史慈本以为在山里打游击,孙策一定拿他没办法。不料,孙策收拾完祖郎后,立刻把矛头对准了他,然后在勇里(今金坛市西北)一战中将他生擒了。
当太史慈被五花大绑地带到孙策面前时,孙策微笑着亲手替他松了绑,然后握着他的手道:“还记得神亭(今江苏金坛县西北,即二人单挑之处)那件事吧?假如你当时抓了我,会把我怎么样?”
太史慈淡淡道:“那可不好说。”
孙策大笑,说:“从今往后,你要跟我一起共创大业。我早就听说,你是一位刚烈忠义之士,但你以前跟错了人。我是你的知己,以后你不必担心不如意。”
当天,孙策便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班师之时,他又故意安排祖郎和太史慈在前面开道——这对军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自然令二人十分感激。
通过这些举动,孙策不仅招抚了他们的人,而且收揽了他们的心。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二人从此就死心塌地追随这位年轻老板了,尤其是太史慈,更是迅速成为孙策倚重的大将之一。
扫清了丹阳郡,接下来,孙策的目标自然就是南边的豫章郡了。
当时,刘繇投奔豫章不久即病故,留下了一支一万余人的部队。照理这支部队肯定会归附豫章太守华歆,而他们确实也向华歆表达了归附之意,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华歆居然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身为大汉臣子,不能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吞并别人的部众。
如果在太平年代,这样的理由当然是成立的,问题是在眼下这样的乱世,居然还有人固守这些完全不合时宜的规矩,这要么是迂腐,要么就是虚伪。
为了弄清华歆到底是迂腐还是虚伪,以便制定下一步战略,同时也为了兼并这支无主的部队,孙策决定派人前去豫章。
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太史慈,说:“刘繇当初责怪我替袁术攻打他,要知道,我父亲数千人的部队,都在袁术之手,袁术有权做任何决定。我志在建立大业,怎能不向袁术低头,以换取他的支援?后来,袁术篡逆,我劝他他不听。大丈夫相交,道义为上,若是在大是大非上意见相左,就不得不绝交。我跟袁术交往的经过便是如此,遗憾的是刘繇死了,不能当面跟他解释。现在他儿子在豫章,你替我转达,然后将我的意思告诉他的部众,愿意跟我的,就带他们过来;不愿意的,就好生安抚。另外,观察一下华歆这个人,看他能力如何。此行需要多少兵马,你自己决定。”
太史慈道:“将军宽宏大量,赦免了我,我当尽死以报德。而今双方并未开战,所以不必多带人马,几十人足矣。”
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可左右却纷纷劝阻孙策,说太史慈一旦得到刘繇余部,必定一去不回。孙策却非常自信,说:“子义(太史慈的字)若离开我,还能去投奔谁?”
随后,孙策亲自为太史慈饯行,送他到了城门口,然后握着他的手,问他何时能回来。太史慈说,顶多两个月。
太史慈走后,很多人都议论纷纷,说像太史慈这种有勇略、有胆识之人,放他走就如同放虎归山,看来孙策这回一定是失算了。孙策听到传言,有些不悦,就对众将说:“你们不要多嘴,我的判断自有根据。太史慈虽有勇略和胆识,但绝非那种纵横天下之人。他以道义为重,一诺千金。对于知己,他宁死也不会辜负,你们不必想太多。”
事实证明,孙策这帮手下的确是想多了。他们的老板虽然年轻,但看人的眼光却实在老到——两个月时间不到,太史慈便回来了,而且带回了一个极有价值的重大情报。
太史慈禀报孙策,说:“华歆虽然是一个有德之人,但胸无韬略,才干平庸,仅能自保而已。比如丹阳人僮芝就占据了庐陵(今江西泰和县),还有番阳(今江西鄱阳县)的豪强也自立山头,声称不受豫章太守管辖。而对这些人,华歆也只能干瞪眼,一点办法没有。”
孙策听完,忍不住抚掌大笑。
看来,这个华歆还真不是虚伪,而只是一个墨守成规、毫无魄力的老古板而已。
这就好办了。摸清了华歆的底,孙策反倒不急着拿下豫章了。因为华歆根本不是对手,豫章迟早是孙策的,不论什么时候他想要,都如探囊取物那般容易。所以,眼下的孙策,决定把精力放在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为父报仇。
当年射杀孙坚的黄祖,时任江夏(治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太守。
孙策的下一步行动,便是挥师荆州,进攻江夏,亲手砍下黄祖的脑袋!
当然,荆州刘表的实力不可小觑,黄祖也没那么容易杀。为此,孙策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手进行战备。
此时是建安三年,孙策年仅二十四岁。放在今天,这不过就是大学刚毕业两年而已,但孙策已然纵横江东无敌手,成了名震天下的一方诸侯。
在这个人生的巅峰时刻,踌躇满志、摩拳擦掌的孙策万万不会想到,他的生命,其实只剩下短短一年多的光阴了。所以,很多他想做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注定只能开一个头,永远无法完成了……(摘自《三国不演义》 王觉仁/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