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对这个词语的经典解释是,“结草”意即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而“衔环”的意思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从这个词语的起源来看,结草与衔环是古代两个有关报恩的传说。
先来看看“结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说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小妾,没有生儿子,不过魏武子很喜欢他。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就把这个小妾嫁人。但是后来,当魏武子病得很重的时候,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要让这个小妾给我殉葬。
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并没有把这个小妾给他的父亲殉葬。魏颗说,他父亲刚生病的时候,头脑是清醒的,他说的话是他真实的想法。后来他病得很重的时候,说的是胡话,因此,当儿子的只能执行他第一次说的。
后来,魏颗与秦国的大将杜回作战。魏颗败了几阵,正在发愁。晚上的时候,魏颗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了三个字:“青草坡。”
魏颗有所感悟,天明以后接着作战,魏颗果然把杜回引到一块青草坡。在战斗中,杜回的军队被青草坡上结的一个个环给缚住,逃不出来,最终,晋军打败秦军,杜回被魏颗抓住,晋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晚上,魏颗又在梦中见到了那位白胡子老人。他对魏颗说,他是魏武子小妾已经去世的爹,感激魏颗没有让他女儿殉葬,所以,“结草”来报答他。
这个故事的出处可以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十九)中找到。该小说云,《左传·宣公十五年》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结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人终有好报,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结草”也就是用实际行动去“报恩”。
再来看看“衔环”的故事。
杨宝,东汉名臣杨震的父亲,一位才华横溢、品德高洁的名士。传说杨宝9岁那年,在华阴山北(今华山之北)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
当时,一只凶恶的老鹰咬伤了一只黄雀,受伤黄雀又被一群蚂蚁团团围住,善良的小杨宝动了恻隐之心,救了黄雀并将它带回家中治伤。
回家后,杨宝将黄雀放在箱中保护起来。由于黄雀只吃黄花,杨宝就用黄花来喂养它,直到黄雀的伤养好后,羽翼丰满了,才振翅飞走。
就在当天晚上,杨宝梦见这只黄雀幻化成了一个黄衣童子,黄衣童子真诚地对他拜谢,说他是西王母的使者,非常感谢杨宝的救命之恩。
还将四枚白环赠给杨宝,说此环可保佑杨宝子孙位列S公(西汉指司马、司徒、太尉),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就像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结果,真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高洁美德也为后世传诵。
具体的出处可以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找到。该处文字下有李贤的注释。李贤引用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的记载,也许这是“衔环"这一典故的最早来源。该注释称。宝(杨宝,系杨震之父)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衔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他人有困难时,要力所能及提供帮助,虽然并不图有所回报,但在冥冥之中却会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故事合成一个成语,叫做“衔环结草”,用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有人把这个成语说成“结草衔环”的,虽然形式变了,但其引申意义却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