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考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本文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书,即书信。
二、字音字形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 猿(yuán) 与(yù)其奇者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二)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4)古来共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三)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 (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 (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四)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2)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3)欲
①夕日欲颓:副词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 欲望 、欲念
(4)自
①自康乐以来:介词 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三峡》
四、重点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五、文章主旨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六、理解性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写山之高,水之净,山水相衬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陶弘景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是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七、内容理解: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美”去写
共描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等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2、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好处: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3、《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4、文末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原因和深意?
谢灵运;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描绘的山水清新自然,备受后世山水诗人的尊重;陶弘景来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淡泊名利的志趣。
5、“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6、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7.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