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方法+例析)

2025-01-19 07:0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316人

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这类题型的设计通常会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篇对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列举真题及解析。


一、类型及解题思路
1.背景分析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为此,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合理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关系,并说明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形势与政策。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城乡关系、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改革财政体制等,这些措施为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过程分析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此时期中,各种自然观相继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种对立且互补的观点: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自然观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近代科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确定性和秩序性的,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和改造;而传统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认识性的,人类只能被动地接受自然的支配。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物理学和化学的突破性进展,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是具有开放性和演化性的,人类可以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自然观的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自然观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推动了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这表明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合理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
3.影响分析题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解题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事件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原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同时,官场腐败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明朝政府对于土地兼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抑制,但效果并不明显。土地兼并导致了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生活更加贫困化。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加剧的原因主要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官场腐败等。土地兼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导致了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和生活更加贫困化,进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具体解题思路和技巧

1.仔细阅读题目所给材料

在阅读题目所给材料时,考生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和角度。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材料的来源和可信度,以及材料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提取有效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考生需要认真提取有效信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对于一些细节性的信息,考生也需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

3.联系所学知识

在提取有效信息后,考生需要将它们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分析。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还需要注意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4.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时,考生需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对于背景分析题、过程分析题和影响分析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考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组织。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三、真题解析
下面以一道高考历史特点类考题为例,进行具体解析。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中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商业的繁荣和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以及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白银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流通货币。清朝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同时,中国还出现了专门的海关机构和专业的海商队伍。
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

这道高考真题是一道典型的历史特点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影响的理解和掌握。这道考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的材料具有典型性。题目选取了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相关材料,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金融、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地反映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

2.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题目先要求学生概括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特点,再分析这些特点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

3.考查的知识点具有综合性。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有效信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海上贸易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出现专门的海关机构和专业的海商队伍。这些信息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商品经济发展;新生产关系的出现;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海上贸易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等。

【答案】


1.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特点:
(1)商品经济发展: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表明商品经济在明朝中后期开始迅速发展。
(2)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业的繁荣和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以及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白银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流通货币。
(3)海上贸易发展:清朝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之一。
(4)对外贸易顺差: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2.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
(1)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特点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成熟稳定。
(2)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顺差使得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推动了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3)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特点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