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题,该怎么提高正确率?

2024-11-23 11:5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48人

选择题失分多是很多高中生的普遍烦恼,选择题是许多同学试图全力突破的分数瓶颈
假如选择题错到五至六道,主观问答题和作文完成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到125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中生
成也选择题败也选择题。
01 明确目标,认清自我——培养“命题人思维”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建立和磨炼一种“命题人思维”,这种思维对于语文学科的各个板块都是有意义的。针对选择题来说,即要明白这些选择题的设置目的和考察点究竟在哪里。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的是逻辑推理和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考的是正确断句、理解实词的能力,古代诗歌阅读考的是通过诗歌分析技巧领悟诗句的能力……只有明白了这些本质要求,并抓住命题人命题的动机,同学们才能对症下药地提升自己对应方面的能力。
02 找到短板,精准训练——做题不在“量”,而在于“质”

同学们发现自己知识积累和运用的短板之后,建议限定自己时间,做一些高考真题,或知名学校的模考题。前者优于后者,最好做完了高考真题再做模拟题,且高考真题要反复做、反复回看。
高考题是最规范的,在做题过程中可以修正自己的“题感”
。我们目前的目标是选择题满分,所以同学们只需限时让自己完成高考真题卷或模考卷上的选择即可。比如有的同学在试卷第一部分的议论文阅读选择题部分失分较多,不妨针对历年议论文阅读集中做题。
高中学生大多住校,所学习的科目多,内容难度也越来越大,时间很宝贵。因此一定要限时完成真题,做题之后的订正和纠错更为重要。
有些同学做完题目对答案的时候,总是不承认答案的合理性和唯一性,想尽方法都想证明自己做的是对的,这种挑战权威的精神固然是不错的;但是面对高考真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承认真题的权威性,找寻自己出错的原因。
只有重视做题之后的总结订正,才能从本质上吸收题目的营养,而不是盲目刷题、自我陶醉、浪费时间。
在高三后半学期,不可急于求成,一天一套即可,但重点在于你能明白错误类型。大家每天都会做很多题,但难能可贵的是反刍错题,整理易错点。
选择题的错误类型我们基本平时都见过,老师也讲过,所以当你错了的时候,不妨把错误类型写在旁边,一周下来总结哪一类型的题目错的最多,然后进行专项练习即可。一天一套往年真题的选择题,把这些题研究透了,选择题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这个时期要注重效率,而不是盲目刷题)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答案的思路
,换句话说,这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磨练“命题人思维”。
平日训练过程中,选择题做错了没关系,
关键是要搞清答案为什么这么制定,出题人的思路究竟是什么;只要抱着这种心态,我们在做题时就能朝着正确答案走,我们的思路就能越来越接近命题人的思路。
如果思路不对,总是偏离答案,刷题越多,脑子越糊涂,耗费时间假努力,信心也会受损,可谓适得其反。

03 分类积累,以点带面——将知识的珍珠收入背囊

平时积累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在平时多诵读记忆,珍惜每一次早读和睡前阅读的机会。针对选择题具体来说,一定要总结类型,不要盲目抠字眼,或纯靠“语感”;每天早上抽半小时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培养正确的语感;面对议论文和实用类文本,多去追究文章内部的逻辑,养成梳理文章思路的阅读习惯——这些都会对语文成绩的提高很有好处。
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也是特别有用的
例如,很多汉字是形声字,形旁决定字义,声旁决定字音。“以点带面”就是,把我们平时练习中碰到的字,按照形旁来找其他声旁的字,进而串起易混淆字,将其全部学通。
比如“奴颜婢膝、大有裨益、裨将、稗官野史、纵横捭阖”中的“婢、裨、裨、稗、捭”,如果我们每次学到一个字,都能联系其他形近字、近义字和近音字来一起学,自然会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中也很有意义,在高考的文化常识题中我们遇见的是一个个文化现象,但我们在日常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这一条文化常识,而是要将之相关的常识一起积累下来。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技巧,具体如下:
1.理结构。
理清文章结构。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厘清了文章结构,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而读懂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先决条件。
2.一 一对应
将题中的选项代入原文,与对应的文章一一对应。与原文一致的选项多数情况下是对的,如有故意曲解文章的选项便很可能是错误选项。这样错,既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3.找有效信息
通过题干和选项找到有效信息。如果读不懂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通过题干和选项的甚至来找到有效信息,借此来更好的理解文章。一般情况下,对原文的介绍部分不会错,大部分选项会把错误设置在分析的部分。
4.采用排除法
在做选择题是,可以采用排除法,以排除过于绝对的选项。一般情况下,带有最高级如“最”的选项很有可能就是错误选项。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

现代文阅读的关键是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勾画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论述类】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古诗文阅读题
策略(一)联想课本,以已知解未知,准确判断

如2017年全国卷Ⅰ中11题的B项,“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可联想到“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中的“婚姻”,其是儿女亲家的意思,显然没有血缘关系。

策略(二)认识误区,辨清错误,巧作判断

高考文化常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往往与概括分析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大同小异,其误区主要有“望文生义、多义误判、近义误判、静态理解、夸大其词、脱离语境”等。

1.望文生义。
考生容易根据有些文化常识的表象进行判断,从而导致失误。比如,科举考试的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有些考生常常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判断,因为现在的乡镇是基层,从而误认为最初的一级科举考试是乡试。
2.多义误判。
古代的一些词语有不止一个的含义,考生如果仅知其一,就容易出现错误。如“迁”,作为官职调动的专用词,既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又指贬谪、放逐。
3.近义误判。
有些词语极为接近,导致考生常常误判。如谥号、庙号、年号,很多考生就经常混淆。比如“孝武皇帝”是谥号,“世宗”是庙号。
4.静态理解。
有些名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应该动态理解,考生如果对这些词语总是作静态理解,就难免会出错。如“三公”,周朝时指太师、太傅以及太保。西汉时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时改为太尉、司徒、司空。唐宋沿东汉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明清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5.夸大其词。
有些名词意思并不能无限扩大。如“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6.脱离语境。
考生平时很少关注的一些生僻词语,往往可以利用文言文中的一些表述进行分析判断,考生如果没有这种意识,答题的准确度就很难保证。
策略(三)紧扣语境,拆分词语,分析判断

对文化常识正误的判断,主要靠复习备考时的大量积累,但在考场上碰到平时没积累到的文化常识,就需要通过词语出现的语境和拆分词语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

1.紧扣语境,
把握选项解说正误。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重把握具体的语境,从语句体现出来的相关背景、句意等来判断。比如2018年全国卷Ⅲ中11题的D项,“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根据原文“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分析,选项解释“御名”指皇帝名讳是正确的。
2.拆分词语,
把握词语整体意思。虽然所考查文化常识的含义未必就是构成这个词语的各个语素意思的叠加,但从每个语素的意思能够进行初步判断。比如2018年全国卷Ⅲ中11题的C项,“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前”有前任的意思,“尹”是职官名,如果联系语境,把“前尹”解释为开封府前任府尹没有错误;但联系“令尹(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京兆尹(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的意思看,选项说“是知府的简称”有误。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一个新题型,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稳定内容,我们需要巩固已有的成果,强化成语积累,熟练掌控病句类型及特征,对于稳定的题目多多练习,以达熟能生巧。
对于变化的内容,我们当注意基础知识储备、审题指导、答题思路引导及多向训练。
首先需要补充归纳相关知识点,理解并熟记于心。修辞,需要把八种基本的修辞手法特点、作用、用以分析的表述方式、示例等进行罗列归纳,理解记忆,以提供解题的知识储备。标点符号,主要关注它在语境中的作用,罗列出标点的用法及在语境中的常见作用,用以记背。句式,应关注常用句式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体会分析,注意句式的相互转换。逻辑,应主要关注逻辑表达,逻辑推断,逻辑严密性的分析。
其次,注意审题指导。语用题的改变还会体现在灵活变化的设问方式:可分析作用效果;可分析运用构成;可比较表情达意效果等等。要从题干上找出问的是什么,从而确定需要回答什么。不多答,更不少答。
再次,理解语言环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对文段的理解,由总体到局部去理解分析。语境为我们提供了依据,也提供了解题的方便。
最后,训练精准完成答题。选择题,需要训练学生比较分析选项内容,根据语境语意和相关知识储备进行分辨,从而得出选项。
语文或许是高中各学科中最神秘的一门。
高分者信手拈来,低分者索性放弃,接近满分者屈指可数。我们只能竭尽全力将其中一个重要题型拿到满分,比如:
选择题。
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需要平日里点滴的付出和积累。
语文是善良的学科,只要方法正确,态度端正,注重积累,一定会进步。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