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叙述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1.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行文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岩起伏;突出人物形象;有助于表达主题。
5.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作用:使情节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全文结构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1)一条线:线索可能是一条线,一条线上面有几个结,作为作品的情节与场景,其实都是由线索串联或并联起来的一个个故事。
(2)两条线:线索也可能是两条线,它们之间往往有各自运行的轨迹,各有自己的故事,但偶尔又会汇合,产生交集,最后则全部集合,以顺应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的要求。
(3)多条线:线索还可能是多条线,如通过一组人物的故事来归纳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情况。
(4)明线: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作明线,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更集中、突出。
(5)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作暗线,暗线能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三)结构特色
1.承上启下:凸显文章层次感,前后呼应,上下衔接,过渡自然。
2.起承转合:“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文章的结尾。
3.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为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揭示或暗示,以达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4.首尾照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
5.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旗帜鲜明,议论显著,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6.层层深入:指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7.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的手法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题技巧
(一)情节作用分析题
1.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以描写景物或场景开篇。
作用:①渲染环境氛围。
②交代主人公活动的背景。
③烘托人物性格。
④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2.小说的常用结尾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
②从情感体验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悲伤,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
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恶丑,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夏然而止的结局
给读者留下了“空白”,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3.情节作用题答题术语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
(4)小说结尾夏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文章内容。
(二)叙事技巧赏析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根据题干提示明确要从哪些具体手法、角度着手分析。
第二步:解题。结合文本阐释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分析手法运用的效果。
第三步:答题。根据分析提炼出答题要点,整合答案。
(三)线索作用分析题答题模板
首先,点明XX是文章的线索。
其次,指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结合全文内容或上下文内容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