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
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 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
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D.利于中华早期文明发展
2.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周代在祭祀方面,特别重视嫡庶之隔、亲疏之别,并规定“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这一规定旨在(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家国同构,宗君统一
C.维系等级,巩固统治 D.传宗接代,继承权力
3.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一定程度可以说明( )
A.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统一 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
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
4.汉初统治者认为“刑罚太极”是造成秦速亡的原因,因此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但汉高祖又命丞相萧何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订有关行政、民政方面的法律三篇,制定《九章律》。又命韩信申明军法,叔孙通制作礼仪。这表明( )
A.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发生了转变 B.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在不断完善
C.汉代法律成为了礼法结合的典范 D.封建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