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备考:满分作文高频论证方法

2024-11-23 15:4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30人

当下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只有观点和材料的展示,缺少论证过程;或只是堆砌材料,没有对材料的分析;或论证没有说服力。因此,在议论文的核心段落中架起一座从论据通向论点的桥梁,是高考作文备考中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当务之急。

为了切实地帮助同学们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让同学们在论证方面有大的提升和突破,我们从2023年高考高分作文中精选典型文段,并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论证模型,供大家在写作训练中参考。

01

一、例证法:精选细裁,事实胜于雄辩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旨在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好例证法,需做到“四保证”。

一是保证事例典型、确凿,能够切合并证明观点。确定论据时要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也可用,只是选用这类事例,需要进行有效提炼,对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二是保证事例叙述简明扼要,即提炼精当、剪裁有度,做到叙议结合——忌拖泥带水,叙述过于详尽——要知道,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而不是为了叙述事实,不能舍本逐末。三是保证叙述完事例后有简明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不要只有举例而无论证。四是保证事例丰富广阔,避免单一狭隘,尽可能点面结合,多角度、多层面举例,甚至让古今中外的事例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掌握得多时可考虑采用铺排方式组合列举,也可以一笔带过地多方枚举个例。

当然,在这四个“保证”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运用创新思维,逆向或侧向迁移、延伸事例,生发出新的认识和观点,对事例进行创新运用。

【文段展示】

有肝胆的人有着浩然正气,如同孟子宣扬“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保民而王”;有肝胆的人,如同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有着不为世俗评价所固的不羁,一生不愿做曳尾于涂中的神龟。《侠客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银鞍照夜白,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写出了侠客的高光,他自己也践行着类似的潇洒和豪放,成了大唐盛世的有肝胆之人。与有肝胆人共事,杜甫仰慕李白,与他成为忘年交,用忧国忧民的如椽巨笔书写了战乱的历史,成为有肝胆的人。苏东坡乐观旷达,直面人生的失意与风雨,为大宋为数不多的有肝胆人。他们心中装着别人,满腔正气,不断自我砥砺,走出失意的阴影。

【运用点评】

文段运用孟子、庄子的思想,具体解说了“有肝胆人”的内涵,典型又确凿,能够契合并证明观点。接着文段又用《侠客行》的句子引出李白的例子,再引出杜甫的例子,证明了“交友”的标准是“肝胆相照”,例子简明扼要。最后又运用苏东坡的例子,指出有肝胆的人的珍贵。多个例子铺排,却有条不紊,相映生辉,事例运用丰富而广阔。列举的事例有力地支撑了观点,不仅提升了论证的品质,也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02

二、引证法:借篷使风,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

引证法是一种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和社会规律的俗语警句等,以之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想有效运用引证法,要做好“三观照”。

一是观照引证的内容。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要具有针对性,注意其应用于特定交际目的的特有功能,有时对同一个问题的阐述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甄别、分析每个名言警句,一定要选用最恰当的。二是观照引证的目的。写议论文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转述他人的见解,引证只是用来提升文章的说服力,自己的观点才是议论的主体。因此,引证要简洁明了,引文过多很容易喧宾夺主,甚至将自己的分析淹没。当然,有时为了增强论述的力量,可以采用有机并联组合的方式引证。三是观照引证的方式。弄清楚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在保证引言内涵与文章观点一致的前提下,如果直接引用就要力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如果间接引用则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另外,还要注意对化用手法的运用。

【文段展示】

从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到“复兴号”风驰电掣、港珠澳长桥卧波,再到“天眼”问道苍穹、“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些大国重器、宏大工程,无一不是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结晶。“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没有尖端科技、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就无法有挺立千秋的脊梁。“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师夷长技,更要自主创新,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运用点评】

文段中“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名言。“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强调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齐白石的名言否定了一味模仿的价值,再加上“复兴号”、港珠澳大桥、“天眼”等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的例证,论述就很有说服力。

03

三、因果分析法:求因探果,论证逻辑更严密

“事出必有因”,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对事件发生原因或形成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有效运用因果分析法,要做到“四学会”。

一是学会运用两种方法——由果溯因和由因求果。当事例带有结论性内容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内容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二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原因,比如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等。三是学会运用一些语言标志词,如“为什么……因为……”“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缘何……因为……”“究其缘由”“个中缘由”等。四是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不能停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要注意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以及互为因果的情况。

【文段展示】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每一次选择都能创造美好未来。“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觉醒年代》里陈独秀、李大钊的铮铮誓言,他们选择了为国家、为民族献青春,洒热血。因为在李大钊眼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方志敏眼中,未来“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百年后中国青年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风华正茂的新时代青年,选择了戍守边关,选择了逆行出征,选择了披星戴月地攻关,选择了日复一日地脱贫攻坚,因为他们相信以青春之热血矢志报国,一定能创造出繁荣昌盛之强国风景。

【运用点评】

文段运用因果分析法,针对陈独秀、李大钊、方志敏还有百年后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能“通过选择创造美好未来”这一问题,对每个人物做出选择的动机进行分析,并借其言论表明其动机。如此探因,既回扣段首“每一次选择都能创造美好未来”的观点,也体现出这位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04

四、对比论证法:正反对举,观点更鲜明

所对比论证,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观点的目的。对比论证既可以用在段内的句与句之间,也可以用在段与段之间;既可以在论证的主体部分或局部进行,也可以从开头到结尾“一站式”运用。一篇文章既可以单用纵比或横比,也可以“纵横交错”,既有纵比也有横比。有效运用对比论证法,要做好“四注意”。

一要注意所选取的对比对象必须是两种或多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也就是正与误、是与非、真与伪、曲与直的区别要鲜明,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二要注意在选择对比性材料时,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确定对比点。三要注意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四要注意在对比之后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文段展示】

我们青年一代在继承先辈创造的文明成果时也应接续他们的精神,争取再一次的跨越。因为科技变化迅猛,世界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假使我们不思进取,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未来就极有可能被赶超,被甩下。这绝非杞人忧天!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之子慕容宝,满足于其父创下的不朽之功,“无志操,好人佞已”,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攻打北魏,兵败后为臣子所杀。相反,开国皇帝李存勋袭父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后,克己勤勉,先后击败朱温、灭掉后梁,不但告慰先父之灵,还使得晋国日益强盛,中兴霸业。这两位乱世君王的人生走向启示我们,切不可沉溺于先辈取得的成就,要在自己的时代不坠青云之志,勇展霓虹实现再跨越!若非如此,守成都做不到,何谈再跨越?

【运用点评】

文段将后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宝与后唐开国君主李存勋进行对比,前者依自己的喜好行事以致兵败身死,后者克己勤勉,中兴霸业,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在对比中,该学生所论证的道理“沉湎于先辈取得的成就,守成都做不到,何谈再跨越”深刻而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05

五、比喻论证法:联想、想象,将抽象论题形象化

所谓比喻论证,即在确立要证明的观点、明确论证的主体之后,通过联想与想象,从自己熟悉的大自然中的景物、日常生活的现象和事物中找到与主体有相似性的喻体来作比喻,进而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有效运用比喻论证法,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大众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该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三是要认识到比喻的双方(主体和喻体)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地论述一个观点,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比喻论证法和例证法、道理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文段展示】

当我们不再用狭隘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化作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灰暗的天地间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的人生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过程,但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士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人生最后旅程的光辉。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魏晋风度。

【运用点评】

这是一篇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就的文章中的一段。作者放眼历史,从“竹林七贤”中的知名人士——嵇康的人生经历入手,说他人生的初始阶段没有凤头的闪亮,人生中间的经历也不如猪肚般厚重,但他生命的最终时刻却是光辉灿烂的,他临终受刑时喷出的鲜血正如豹尾一般抽打着腐朽的王朝。比喻准确,“凤头、猪肚、豹尾”这一抽象话题,也因此大家对嵇康经历的熟悉而有了生动、形象的参照和表达。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