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声祥 来源:人民论坛
听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少年时代,他很羡慕大人使用红印章,就用橡皮雕刻了一个,蘸上红墨水在家里到处盖,很有做大人的成就感。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投给县文化馆。文章发表了,在县里临街的宣传橱窗上,占了大部分版面。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他深受鼓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步一个台阶,33岁成了省里最年轻的国家二级编剧。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知名作家。
【借用事例,引入论题】
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如要追溯一番,可能都存有那么一个闪光的“原点”。开始亮度并不怎么高,却以此发端,不断聚合生命的能量,成就一生的事业。先前那闪光的“原点”犹如一星火光,终成燎原之势,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事例进行阐述,提出论点:要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
善于发现属于自己的一星火光,对于人生十分重要。俗话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舞蹈家未必有一副金嗓子,科学家不一定有艺术造诣,建筑大师可能对机械制造全然陌生。同样是文学家,诗词曲赋可能各有偏好,散文、小说各有擅长。发现自己的优长所在,扬长避短,发扬光大,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论述找到自己的“星星之火”的重要意义】
那点星火,可以是生活中的某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自己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禀赋。童话大王郑渊洁上小学时,写了一小段话,老师特别欣赏,并拿到班上朗读。这件事给了郑渊洁莫大的鼓舞,激发了他写作的信心和力量。伴着这种力量,他致力于文学创作,发表童话作品上亿字,成为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那一小段话的写作,竟然成为他作家人生的起点和巨量作品的源头。细细思量,我们每个人何曾没有一些小小的成功,没有一些相对而言略胜一筹的地方?
【论述 “星星之火”的内涵】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星火光,要精心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还要持续不断地添柴加火才能越烧越旺,辉耀天地间。这其中,坚持的力量不可或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生众多。一次,他教学生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膀子甩一百下。每个学生都会做,都认为很简单。10 天之后,苏格拉底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80%的学生举起了手。20天之后,苏格拉底又问:“谁还在坚持做那个甩手动作?”大约50%的学生举起了手。3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又问道:“那个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谁还在坚持做?”这次,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最终,只有柏拉图继承其衣钵,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能够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人不多,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论述如何让“星星之火”成就人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大家熟知的革命道理,也是精辟的人生哲学。一个生命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星星之火,灌注不竭的生命能量,就能照亮自己生命的原野,也能给社会增添一丝亮色,一缕暖意。
【总结论述,再陈论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天进步,终成大业。寻找星火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如作者所言,这星火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潜能。阿西莫夫说“做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星火,然后坚持前行,结果自然不会差。
作者:李斌 来源:人民论坛
常言道,“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引用名言,正反对比论证,强调追求成功须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规律。】
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列举事实,论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是功成业就的不二法门】
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欲速则不达,慢工才是成事出活的基础。】
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反面论证,告诫人们急于求成等于自毁长城。】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 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总结全文,强调祛除虚浮之气,功业终将达成。夹叙夹议,引人思考。】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一句真真是当下亿万家长们共同的心声,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点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在每年报志愿时,总有家长苦口劝诫准备报医学的孩子弃医从商、或是从理,总之只要不从医就行。原因很简单,如今学医,若不读博士,工作难找,即便找到工作,先从基层干起,医生更讲资历和临床经验,若没个十年八年的,休想自立山头。此类志愿争端年年有,究其根源,还是社会的虚浮之气祸害了家长的思想。再观此文,精读细思,你会发现,成大业者,最不能少的就是厚积薄发,当医生积累临床经验如是,当老师、当律师亦如是。青年立志要趁早,成功倒不一定要早,一步一个脚印,足踏实地,迎来的成就才会更长久,也才更值得称道。须知,浮躁的当下,心静者胜出。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者:熊飒飒 来源:人民日报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
于是有的人突发奇想给朋友写封信,对方收到信往往非常感动——寄信人以如此“郑重”的方式与你沟通,这背后的情感该多么厚重!
【开宗明义,即时通讯飞速发展,书信已然成回忆。】
互联网讲究效率,沟通快捷,信息快餐化,文字越少越好,能用表情不用文字,而书信则是一种慢文化。书信里的文字是用笔写出来的,它和在键盘上敲出来的字不同。靠信件沟通的时代,要付出较高时间成本,所以总会在信中写入更多内容、倾注更多情感,让人看到写信人丰富的内心。看看梁启超的家书你就可以发现,这位国学大师饱满且立体的人格画像,他既是充满爱国情怀的学者,在信中和子女讨论国家大事,也是一位体贴的父亲,时常事无巨细,嘘寒问暖。
【比较论证,说明书信是一种慢文化,倾注了更多情感。】
家信丈量了家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如今有了网络,交流成本很低,而且比以前更便捷,但这也有着“另一面”。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因为成本低反而失去了交流的动力,和父母说几句便觉得无话可说。而且,网络时代隐私成了大问题,前段时间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五百名家长中,80%加入了孩子的社交好友,但50%的学生对于家长涉足自己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圈表示反感。大家的距离很近,但心却隔得远了,这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也是社会学家所谓的“现代化的后果”。
【转换视角,事实论证,论述了即时通讯时代,距离更近,通讯更便捷,感情却疏远了。】
网络时代有快的好,书信时代有慢的内容值得回味。1994 年,那首《一封家书》的歌在全国各地走红,歌中唱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如今读到这样的内容还会感动不少人,在外工作远离父母的你,可曾想写一封家书寄给遥远的家人?人民网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共同启动“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晒家书”“写家书”“谈家书”,正是为了再次发现家书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践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倡导。
一首《从前慢》打动了无数人,过多了“快”的日子,“慢”的东西会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人开始思考“慢”。海子曾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与亲人朋友沟通,感受文字的力量,获得有质量的沟通,正是书信在当下最大的意义。
【联系当下,倡导人们重视家书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式,引导读者读懂家书的价值,倡导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感受情感的真挚。即时通迅时代,追忆书信慢文化,是一种情怀的回归,更是对书信价值的肯定,家书的教育价值则更应被拾起。比如,《傅雷家书》常被看作是傅雷的思想史和教育观的合集,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出版越来越被看重。
作者:盛玉雷 来源:人民日报
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生,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开门见山,引出观点,青春需要奋斗。】
“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寄语青年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引用名言,告诫青年正确看待困难和压力】
“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经得了磨难、受得了痛苦、熬得过孤独,才不会被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唯有奋斗,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明天,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实中,一些年轻人却开始“叹老”。的确,面对城市的生活压力,面对职场的生存法则,养育儿女、赡养老人,买车、买房……难免会让青春染上些暮气。然而,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生,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把今天的绊脚石变成明天的铺路石,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反观现实,联系当下,再次告诫青年以奋斗的姿态面对人生,唯有奋斗,才能出彩。】
其实,青春既是人生的一个时期,更是生活的一种心态。近80岁高龄走上T台,被网友称为“最帅大爷”的王德顺,在60岁生日时这样写道,“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鲜活的心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年轮的递增,也只是数字的跳跃;只有来自心灵的疲惫,才会带来无可挽回的衰老。正如有人所说,越来越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觉得越来越老。【事例论证,青春是一种心态。奋斗不息,青春永在。】
一个昂扬向上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青年?对此,生活给出了最生动的注脚。年轻战士卫国戍边,用满是皲裂的手,拿着冻成冰块的牛奶;高中女生武亦姝满腹诗书,用精彩绝伦的表现,满足人们对才女的所有想象;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在城市和田垄之间,毅然选择后者……解析“青年”的含义,可以是爱国,可以是担当、是自强,也可以是勤于思、精于业。青年人最大的资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青春最值得的回忆,正是追逐梦想、成长奋斗的痕迹。【事例论证,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唯奋斗,最珍贵】
当然,青年群体的自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对未来的焦虑。唤醒年轻心态,不仅需要青年人振奋精神,也需要整个社会为之扫除心头的暮气,激发追逐梦想的朝气。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双创”政策落实,确保教育资助到位……国家不断为青年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助力他们舞出绚丽青春,正是因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视角,积极唤醒青年人的奋斗精神。】
领悟人生真谛,靠的是经历而不是年纪;破除成长迷雾,凭的是奋斗而不是“叹老”。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意义,但无论身处何方、年龄几许,心怀青春,生命就不会褪色。努力、昂扬,让青春拔节生长,舒展成该有的模样。【收束全篇,发出呼告,努力、昂扬,让青春拔节生长,舒展成该有的模样。】
本文着眼于青年,又不局限于青年,因此指出青春是一种心态,人人都可以用奋斗让青春永驻。同时,本文还从国家视角,看到改观,国家正在积极为青年人奋斗搭建最有广阔的舞台。青春,多么美好的字样,矫情点讲,有时真是多一眼“青春”两字,内心那种激情与梦想都要溢出来似的,让人心久久不能平静。青春并没有界限,当年听着永远的21岁,我们以为那是我们最好的青春模样,慢慢地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最动人的青春,不在年龄,而在心态,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尽情地享受青春,只要你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纵使80 岁走 T台的“最帅大爷”也比当下很多老气横秋的二三十岁的人要更显年轻,更接近我们对青春的想象。再回过头来看,我们高中生正值年龄上的青春岁月,唯奋斗,更青春;唯努力,更美丽。多少年后,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年龄上虽早已不再年轻,但当我们回首而今的情景时,那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珍视的记忆。也许,这情景应如是:桌上书籍成堆、试卷成捆,低头与抬头之间,我们正一步步靠近梦想的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