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美国解密档案:1950年美唆使孙立人兵变,欲推翻蒋介石

2024-11-23 11:5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04人

1954年6月,蒋介石下令免去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之职。翌年8月,旋即爆出孙立人兵变案,矛头直指孙立人意图兵变推翻蒋介石。蒋介石大怒,命令将孙立人交国防部软禁于台中。

后来此案成为一大悬案,国防部调查多年始终没有结论,孙立人也一直被扣押,直到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相继去世,兵变大案才不了了之,1988年孙立人重获自由。但孙立人始终没有对外界说过自己蒙冤,1990年去世前,他只说了一句:总算在死前得到平反。

纵观此案,有许多疑点。

其一,孙立人并非黄埔系将领,怎么能坐上陆军总司令之高位?

其二,案子查了33年没有实据,孙立人为何不诉冤?

下面我们就回溯此案。

一、杂牌总司令上位之谜

众所周知,蒋介石任用军中高官,要么用浙江同乡,要么用黄埔系将领。

撤退台湾后,军中几位大佬,参谋总长周至柔是浙江同乡,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王叔铭都是黄埔一期生。

唯独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既非浙江人(籍贯安徽庐江),也非黄埔系,与蒋介石没有任何渊源。那么为何孙立人能突然升任此职呢?

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孙立人的军中任职经历。

孙立人早年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其后目睹中国战乱不止,立志从军报国,转入弗吉尼亚军校。此后又到英、法、德等西方强国游历。

1928年回国,参加了国民党军。抗战期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及中国远征缅甸战役,升任新38师师长。抗战胜利后,率新一军开进东北,与解放军作战。

c4d10766f38b445b96fed8a497ddb796_noop.jpg

后因与杜聿明不和,蒋介石专一信任杜聿明,便把孙立人调任为陆军副总司令兼训练司令。当时国军军职以前线为重,以后方保障训练机关为轻,孙立人这一步调动是明升暗降,在军中地位远远逊于胡琏、邱清泉、李弥、宋希濂等一线兵团司令。后来又被调到台湾,担任编练司令,如此一来更是坐了冷板凳,远远无法和前线诸将相提并论了。

也正因为这一机缘,孙立人没有被解放军歼灭于东北,安全地留在了后方。

但到了1949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孙立人突然声名鹊起。

49年下半年,蒋介石下令成立东南行政长官公署,统管福建、浙江、广东、台湾诸省军政大事,蒋介石头号心腹陈诚出任行政长官,孙立人则升任副长官,兼任台湾防卫司令。

台湾已是蒋介石集团最后巢穴,孙立人能坐到如此高位,主要由于汤恩伯、胡宗南、薛岳、胡琏等大将尚未到台湾,孙立人以位次资历排列,当防卫司令倒也合适。

1950年,孙立人又扶正为陆军总司令,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军界大佬。

蒋介石为何会对一介旁系将领如此青眼呢?原因说穿了也很简单。

当时国民党政权连连溃败,美国对蒋氏集团失去信心,意欲找到一个新的代理人统治台湾,并把台岛长期租借给美国,打造成远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向国务卿艾奇逊报告说,时任东南行政长官的陈诚并非合适人选,而倾向孙立人。他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需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适合。”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也同意,则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蒋介石对这一意图洞若观火,因此不得不连连示弱,先是撤了陈诚,调任美国比较喜欢的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后又把倾向西方、受美国喜爱的孙立人扶上高位。

时任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拉斯克是坚定的反蒋派,派出专使莫瑞尔到台湾约见孙立人,向其透露出相关意图,询问他是否愿意扳倒蒋介石。孙立人当时还比较谨慎,只是吐槽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无能,并未当面答应。

二、骄傲清高的孙立人

孙立人当时的精力,主要放在争取更大权力、推进国民党军改革上。

他是留洋学生,青年时欧美求学游历,深受西方民主自由风气影响,比较厌恶国民党内的封建传统作派,尤其反对蒋介石的家长制作风。

早在1942年,孙立人率军出征缅甸时,就曾因撤兵路径与杜聿明发生严重争执,杜聿明虽知经野人山回国必然遭受重大损失,但仍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最后在野人山抛下1万多人的尸体,全军元气大伤。孙立人见情况不利,坚持向印度方向突围,使38师全师基本保留下来,成为后来反攻缅甸的精锐主力。

结果虽然迥异,但蒋介石却在忠诚这条线上划了杠,孙立人从此被打成另册,越发遭到蒋介石的猜忌,以及黄埔系将领的排斥。

5e6ba7a8d0ea4d7ebf05bfda4f4975bc_noop.jpg

缅甸大反攻,孙立人率新一军在缅甸南坎痛击日军,取得辉煌胜利,黄埔系把持的《扫荡报》却大肆宣传此战是新六军之功。孙立人悲愤莫名,致函要求该报说实话,却求告无门。

这无疑加剧了孙立人对国民党派系倾轧、私利压过公义恶劣风气的痛恨。

1950年升任陆军总司令后,孙立人锐志改革整顿国军,但其理念带有浓重的西方风气,与国军诸将格格不入,招来不少非议。

孙立人一度提出,要整顿国军,非从高级长官做起,要先从三军司令开始考核。

这个提法相当激烈,直指参谋总长周至柔、空军司令王叔铭和海军司令桂永清。

周至柔好歹懂一些军事,王叔铭是蒋介石平衡派系矛盾扶上来的水货,桂永清则是有名的草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贪污倒是样样在行。

孙立人正是看不惯这些无能之辈,才有此一论。

就是对周至柔,孙立人也鄙视他就读的保定军校的水平,认为不如美国军校厉害,不愿向他服软。

每每蒋介石召开会,孙立人都要故意迟到,等蒋入场后他才到。原因竟是孙立人不愿向周至柔敬礼,等蒋入场后,他可以直接向总统直接敬礼,而不必再搭理周至柔。

行事如此古怪,自然加剧了被孤立的形势。

每每国防部有重要议题,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等人便抱起团来反对孙立人,弄得他很是难受。

孙立人还和蒋经国发生了矛盾。

当时蒋经国主管情报系统,但有父亲撑腰,手伸得越来越长,到处插手其他领域事务。蒋经国反思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没有从思想上很好地控制部队,于是借鉴解放军的政工制度,也想在国军推行政工制。

国民党内皆知蒋经国当年有过一段留苏经历,受苏军政工制度影响颇深,行事颇有共产党色彩,虽然普遍不认同,但碍于小蒋“太子”之身份,没有人敢说什么。

孙立人却不吃这一套,西方军事理论和制度体系中从无此先例,干嘛要叠床架屋另搞一套。他处处阳奉阴违和蒋经国对着干,还专门推行了一套开“良心会”的做法,要求各级官长听士兵诉说心声,凭良心带兵。

蒋经国十分恼火,反复要求孙立人就范。孙立人不仅不同意,还当着美国人的面指责政工制度不合国军实际。

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听信孙立人的说法,反过来向小蒋开炮,声称再这么胡搞下去就要限制美援。蒋氏父子被孙立人激怒。

这就注定了孙立人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三、被囚33年

1954年6月,蒋介石以孙立人一届任满为由,罢了他的陆军总司令一职,调任其为总统府参军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职务。孙立人原本还想谋取参谋总长一职,谁想却急速坠落,一下子被打到了冷宫。

如此剧烈的升降,自然都与美蒋关系有关。

当年火箭式蹿升,就是因为蒋介石刻意讨好美国,希望多拉军援,保住总统之位。

现在敢于打压孙立人,也是因为美国对蒋态度发生了剧烈变化,不再倾向换蒋。

原因就是1950年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派兵参战,美军遭遇巨大压力,台湾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

美国第七舰队公然开进台湾海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敌,阻止解放台湾。蒋介石也积极向杜鲁门总统建议,要求派国军入朝参战,共同对付中朝联军。

美国对蒋介石态度,由原来的单方面支援,变化成战略伙伴。自然,倒蒋的政治需求急剧消失,转而成为扶助蒋介石、力保台湾安全。

失去了美国助力,孙立人本来在国民党政权中本来就无甚根基,此时自然任由蒋介石拿捏了。

但孙立人的下坡路才刚刚开始。

1955年6月,屏东机场兵变大案爆发,孙立人被牵连,随即遭到软禁调查。

6月6月,原定下午2点蒋介石到屏东机场,检阅台南部军队。这次阅兵原本定在5月底,后来推迟到6月6日,如此重大的活动却突然延期,引起不少人议论。

阅兵当天,2点前所有部队均已准备到位,但蒋介石迟迟不见踪影。数万将士在烈日下汗出如浆,好不难受。现场又突然来了大批军警和情治人员,对现场战车、大炮、飞机等逐一检查,连炮管子里有没有弹都一根一根查过。

一直到3点,蒋介石才出现,但他全程面部紧绷,没有丝毫笑意。

阅兵草草结束后,立即爆出大新闻。原来孙立人的旧部、陆军少校郭廷亮,串联百余名孙立人旧将,企图在屏东机场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郭廷亮已于5月25日被捕,经审讯,指认孙立人唆使一批旧部将官,暗中侦察蒋总统驻地阳明山附近地形,早就预谋兵谏。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孙立人被迫辞职,接受国防部九人调查组的调查。

但查来查去,没有什么实据。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台湾施加压力,为孙立人说情。宋美龄也怕杀了孙立人会惹恼美国,便建议蒋介石宽容孙立人。

蒋介石于是定下了“七不”政策,即: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

孙立人侥幸逃过死劫,从此被软禁在台中,落了个和张学良一样的下场。时人称之为“张学良第二”。

但奇怪的是,以孙立人激烈的性格,无事尚辩三分理,此时他有美国人为之撑腰,本应激烈地上诉辩冤。谁知他却从此噤声,既不发声上诉,也不要求解除软禁,而是老老实实地待着,期间还向蒋介石陈情,希望发挥专业特长,在土木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一变化,实在出乎时人的意料。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继承“大位”。时人有不少替孙立人说话的,请蒋经国放孙立人一马。蒋经国借口说,孙是陆军二级上将,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还要继续实施保护。

孙立人被软禁二十年,急于获得自由,便申请辞去这个劳什子二级上将。蒋经国同意辞呈,但仍不予以放行。

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孙立人家人、亲戚、旧部多方奔走,才终于迫使当局释放了孙立人。

此时孙立人已经八十八岁,三十三年软禁,早已消磨了他所有的锐气,虽然也提了几句还我清白,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后来,屏东机场关键人物郭廷亮,其子郭志忠向社会公布,当年其父供认的孙立人唆使兵变,全系诬告,乃是毛人凤威逼利诱让他说的假话。

孙立人也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拿这件事向政府追要说法。

时人皆以为孙立人年已衰朽,不想再去费劲折腾了。实则不然,屏东机场案虽然是郭廷亮诬告,但蒋介石整治孙立人,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若非1992年美国白宫解密了部分涉台的档案,世人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孙立人真的曾经策划推翻蒋介石。

四、美国密档揭破真相

1992年美国白宫解密了50年代对台关系的秘密档案,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揭示了孙立人当年的一桩惊天密谋。

原来1949年至1950年,美国高层一直有一个弃蒋保台的密谋。

大意是舍弃无能的蒋介石,另寻政治代理人,出面帮助美国控制台湾。

美国时任国务卿艾奇逊,指示时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要他向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提出建议,撤换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陈诚,改换美国人比较偏爱的孙立人。

李宗仁表示无可奈何,因为国府用人大权始终控制在蒋介石手里。

美国人行事不密,此事被陈诚、蒋介石相继知晓。蒋对孙的偏见更大了。

1949年6月23日,美国的计划升级,美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向国务院和“国安会”提出建议,要点是:

“联合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各国,各派遣一些象征性兵力,会同美军占领台湾”

“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孙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国民政府驻台军队的合作,即告成功”

美国人之狼子野心,真是大大的坏。

美国加紧拉拢孙立人,还通过多种渠道向蒋介石施压,要他真正放权给孙立人,让他充分履行陆军总司令的职权。

蒋介石不敢得罪,只有唯唯。

1950年初,美国又制定了《台湾政变草案》,计划以孙立人为指挥官,发动政变,解除蒋介石的权力。

在美国人的反复诱惑之下,政治上十分不得意的孙立人,终于向美国明确表态,答应搞政变,扣押蒋介石。

孙立人通过美国密使、前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向美国助理国务卿腊斯克递交了密信,同意美国要求,愿意出面领导兵变,但必须得到美国方面明确答复。

腊斯克览信大惊,立即将密信烧毁,并向艾奇逊报告情况。艾奇逊等人商定,把兵变的日期定在1950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末,也就是6月24日或25日。

然而,正当兵变进入实质酝酿阶段,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国际局势突变,美国国内保蒋派声势大振,胁迫杜鲁门总统急剧转变对台政策,艾奇逊再也不敢提什么台湾政变,孙立人预谋的兵变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

本来,如此机密之事,美国应该极其注意才对。但美国人过于傲慢,不把蒋介石放在眼里,在与孙立人暗送秋波时,并不注意保密工作。

美国西太平洋海军司令白吉尔,傲慢地把台湾视作南韩、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一样的奴仆,言语之间经常吹牛。白吉尔会见蒋介石驻美武官,问他,为什么孙立人身为台湾防卫司令却没有充分的权力。又会见蒋介石密使董显光,必须兑现授予吴国桢和孙立人全权的诺言。

麦可阿瑟更是毫不避讳,多次向蒋介石建议把台湾全部防务都交给孙立人。甚至还直接邀请孙立人到东京会谈。

8dd2d4544a6d48dab94fb8a7e9318f50_noop.jpg

种种迹象,引起蒋介石的高度警戒。

其实蒋介石对孙立人一直提防着。从司徒雷登要求李宗仁撤陈诚换孙立人,蒋介石就已经嗅出不一样的政治味道,虽然迫于压力让孙立人当了陆军司令,但对他一直进行监视。

孙立人几次与美国沟通,其一举一动都被探听得一清二楚,至于所谓的台湾政变,蒋介石也大概知道。当他获悉孙立人同意发动6月兵变,终于对孙立人动了杀心。

所以当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不再反蒋后,蒋介石指示毛人凤捏造郭廷亮假案,炮制出来子虚乌有的屏东机场兵变案,把孙立人打入绝地。

孙立人被软禁之时,心中也确实有愧于蒋介石,他不敢过分声张,其实也怕一旦蒋介石把真相全部抖出来,叛党叛国之名坐实,必将为国人所不容。反正有美国人牵制,蒋介石没敢杀他,索性也就装糊涂保命。

说到底,孙立人只不过是美、蒋双方政治斗争的一颗棋子。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