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辩证评价是常见的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其贡献和成就,也要看到其问题和不足。本篇将介绍中考历史辩证评价历史人物题的类型与答题方法,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实操性强的答题策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一、题型解析与答题方法
特点:单一型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生平、功过及影响。要求:需从历史背景、个人事迹、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确保评价的全面性。(1)生平梳理:简述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2)功过分析:列举人物的贡献与成就,同时指出其过失或不足。特点:比较型题目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并进行评价。要求:对各个人物有深入了解,清晰指出相似点和差异,并给出合理评价。特点:观点型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观点进行评价,判断观点的正误。要求:首先判断观点正误,然后基于史实给出个人观点,需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客观、全面和准确:
1.深入研究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历史人物的功过和影响。2.史论结合的原则: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评价。只有基于史实,我们的评价才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避免主观臆断和无根据的推测,确保我们的评价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证据之上。3.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轻视其贡献和成就。避免受到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尽量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人物。4.对比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比较型评价时,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人物的异同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贡献。这有助于我们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历史人物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体现出高度的师德修养。同时孔子也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皇帝”称号,从此中国实行了封建的皇帝专制制度。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实行严刑峻法等措施巩固了统一并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秦始皇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因此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秦始皇对待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
【分析】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而材料二显示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等措施来控制思想、统一文字等维护统治秩序。两者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同。孔子注重教育公平、注重德育和全面发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等;而秦始皇则通过焚书坑儒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维护统一局面、注重法制建设等措施来维护统治秩序。两者的影响也不同。孔子成为古代中国教育的先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秦始皇则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等。两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和秦始皇在对待教育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者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答案】
孔子和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异。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体现出高度的师德修养。同时孔子也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皇帝”称号,实行了封建的皇帝专制制度。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实行严刑峻法等措施巩固了统一并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但他的暴政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对教育的态度比较功利,注重实用主义,以服务于政治统治为宗旨。这种教育态度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交流,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综上所述,孔子和秦始皇对待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各有不同。孔子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和道德性,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秦始皇则更加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和实用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他的暴政和教育政策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