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樾丞——开国大印的镌刻者

2025-01-18 13:0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859人

1949年,周总理决定让张樾丞篆刻开国大印。可没想到,事成之后,张樾还留了手绝活,给国印做了一个“留边”,保证制作过程中的所有工匠都拿不到印样。
 

1710918674809646.png


张樾丞这个名字,对于网友们来说,可能有些许陌生,并不清楚他是做什么的。
 
如果这么说,中国成立后,开国大印是他篆刻的,而且受到各位领导人的夸奖,那大家心里应该清楚他的厉害程度了。
 
张樾丞,原名张福荫,从小家境贫寒,读过几年书,识得一些字。14岁在北京琉璃厂“益源斋”刻字铺拜师学艺,18岁出师,自立门户开设了“同古堂”。
 
因其篆刻本领十分了得,刀法遒劲,独具神韵,誉满京城,所以被许多人称为“天下第一刀”,“刻铜圣手”。
 
张樾丞为人真诚,又善于交际,所以文人朋友特多,同古堂的客厅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盛友如云。
 
张樾丞的为人作派和手艺功夫吸引许多名人前来切磋交流。
 
1949年,新政府将开国大印的设计交给张樾丞负责。
 
张樾丞当时已经66岁,他十分激动自己能担此大任。于是,仔细揣摩,选择了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文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初稿完成后,就交给了中央领导人审阅,由领导人选择一种最合适的字样。
 
一星期后,工作人员告诉张樾丞毛主席选了宋体。
 
张樾丞听到后,激动万分,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
 
为什么毛主席选择宋体字,张樾丞会这么高兴呢?
 
因为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而毛主席却定为宋体,宋体字方便老百姓看懂,容易认识,果然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张樾丞在做大印的时候,留了个心眼。
 
镌刻这种印玺是有极严格的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治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
 
8月底,大印做好了,几个政府人员想要按照吩咐,把酬金给张樾丞。
 
张樾丞连忙拒绝,坚决不要这笔“辛苦费”,他说自己能被看上,担此大任,已经很大的荣幸了,怎么能好意思收钱呢?
 

1710918653619966.png


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张樾丞为人节俭,但是对待老百姓却极其大方宽厚。
 
他常年攒钱,在发达以后也没有挥金如土,更没有染上不良嗜好。
 
张樾丞会在冬天,买一些粮食,发给那些穷苦的百姓。
 
也会在店里伙计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一把。
 
解放后,张樾丞还给周总理等人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
 
张樾丞幼年穷苦,中年发达,但一生都谦虚好学,待人真诚。
 
因为特殊时期,家人对他的事迹闭口不言,也慢慢不为人所知。
 
1961年1月15日,张樾丞以78高龄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关于这位雕刻大师的传奇故事也就此落幕。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建国50年之际,我国著名文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张樾丞生前好友、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史树青先生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将这件事情说了出去。

注:留边:由于边框高于印章内容,所以盖章时只能显示边框,盖不了章。客户拿到之后磨掉留的边,才能启用印章。

信源:《张樾丞——开国大印的镌刻者》,《邢台日报》2015年4月18日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