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的主观性概括题

2024-11-23 12:0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76人
2023年新高考文言文继续考查简答题,对文言文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简答题的命题角度与现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的命题角度有着相似之处。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从新高考的考查情况来看,这一题型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较多,如:读不懂相关文段,找不准对应区域,分不出答题要点,看不清设问角度,不会用自己的话表述。
                                  三年高考文言文简答题
2023·新Ⅰ卷
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2023·新Ⅱ卷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肥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22·新Ⅰ卷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2022·新Ⅱ卷
14.《后汉书 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
2021·新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2021·新Ⅱ卷
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高考年份
题干设计
考查内容
2022·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概括主要事件
2021·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提炼作者观点
2021·新高考Ⅱ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2020·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2020·新高考Ⅱ卷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2023文言文阅读题型变化分析

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的要求(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分值变化,评分更实务。文言翻译两句各压缩1分,为“3+1”,三个句中得分点+句意各1分,由过去句意2分压缩为1分,评分更客观。

 3.考查变化,重关键能力。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加点词语的解说、文意理解)、主观题(翻译、文意概括),每一点都涉及到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新增的主观简答题,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加大,难度增加,分值3分虽然不高,但通常情况下考生想得到满分比较困难,要点为2~5个,大部分都属于一个要点1分,考生答出三个即可。

一、问题分析

1.习惯不好,审题不注意细节。

2.不联系语境,跟着感觉走。

3.思维混乱,逻辑不严密,表达随意。

4.照抄文句,浮于表面。

5.语言不简洁,缺失上位概念。

二、知识补充

(一)精准审题:审准角度和范围。 
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题目本身就是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信息源。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概括角度和概括范围。一般从三个角度概括:一是针对具体事件(人物故事)概括,要求概括事件,或者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因素;二是针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要求概括人物德行等方面特点,或者其在某事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关事件;三是针对“文化现象”的概括,要求概括“文化现象”的要点、特点,或产生的原因。简言之,就是概括原因、目的、特点、措施、理念等。有的概括要求还带有表意深刻的词语,也必须理解准确,如2018年高考卷要求概括“可以风世”的内容,“风世”就是一个需要理解透彻的词语。 
概括范围有的题干已给定,如明确段落,或通过提问文字暗示段落;有的未明确范围,则暗示着是“全文”。当然,这个“全文”也仅局限于两三段内。
[例1]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2019江苏)
参考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概括角度:读书为文的特点 。概括范围:全文。
[例2]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2018江苏)
参考答案: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概括角度:风世(劝勉世人) 。概括范围:全文。 
(二)带题阅读: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句。 
所谓“带题阅读”,就是指根据题目要求去研读相关文字。在此之前,先要做好“整体阅读”。 
1.如何进行整体阅读 
(1)明辨文体。史传文以传为主,重在记叙所写人物的德能、勤绩、忠义、孝廉,佐以各方面的事迹材料;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说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后用材料佐证,抓住论点与论据关系;游记散文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后生发作者感受。 
(2)圈点勾画。①时间、地点的词句;②职位变化的词句;③表示人物特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圈点这些词句,目的是了解全文基本内容和观点。 
(3)借题读文。江苏卷考查文意理解与概括,往往用选择题和简答题同时考。这样安排,前面的选择题对于整体把握全文甚至做简答题都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该题。 
2.如何进行带题阅读 
(1)找准、找全相关文字。如果题干明确了范围,相对好办。如果题干未明确范围,则可以根据题干概括的关键词语去锁定有关区域及文字。一般而言,这个“全文”并不是真的全文,大多只是集中在某两三个段落中。划定“全文”的目的只是强调尽量不要遗漏。 
(2)细读、精读相关文字。一要抓住符号标志,做好层次切分。要特别留意句号、分号这些标点,因为这些标点为后人所加,表示阅读者对段内层次或要点的理解,我们也应乐享其成。二要抓住词语标志。无论是有明确范围的还是无明确范围的,都要抓住字里行间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只言片语,必要时要细抠深挖,因为有些词语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三)精准答题:加工处理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1.筛选整合信息。
对筛选出的相关信息,重复的内容作删选处理,互补的内容做合并处理,有概括性词语的要圈画,无概括性词语的要辨明意思和性质。 
2.运用技巧,组织答案。
(1)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关键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答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或作转换性表述;如果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考生去改写。如果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2)提炼法。对于文字涉及答案的叙述性或描写性文字,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提炼。
3.因分赋点,避免失误。 
在确定答案要点时,可依据所赋分值大致猜测有几个要点,比如赋分为4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为2个或4个;赋分为3分的题目,答案要点一般为3个。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失误。

三、典例拓展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1.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4分)
【试题补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答案】
1.病隙独自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手棋谱;屡胜当时高手。
2.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人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人对他的技艺屈服。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方汤夫,有很高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当时方汤夫与长兄方子谦研究博士家言,都聪明过人。只是方汤夫常生病,曾经躺在床褥上,智虑无所寄托,就在床头放一个棋盘,用手指画棋盘上的方格而沉思,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人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人对他的技艺屈服。平日听说前辈鲍涧泉是国朝国手第一,(方汤夫)因为见不到而感到很遗憾,于是他从年高而见识多的人那寻找鲍涧泉所收藏的秘录以及鲍涧泉同时的周源、徐希圣所传的图势,天天精心钻研重新核实,掌握了其中全部的技艺。当时李小山七十多岁,是棋坛老将,一向自负能够对垒鲍涧泉,周源、徐希圣以下更不用说了。方汤夫前去和他较量,李小山竟输了;不久第二次较量,又输了。李小山咬牙切齿地掷局在地大声说:“神啊!”于是收胸叹服,于是(方汤夫)“永嘉小方”的名声传遍天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夫人姓卢氏,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抛弃后代,去世的委婉说法)于永州零陵佛寺。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 
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 
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                     
1.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二、三两段写了太夫人哪些品行?试概括。(4分)
【试题补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答案】
1.①知书达理。②施仁行孝。③相夫教子。④睦亲悦人。
2.(1)年成不好,缺少粮食,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年幼丧父的孩子吃饱,这的确是很难的事。(2)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母亲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

【参考译文】

先母姓卢,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在永州零陵佛寺去世。(现)打算叙述母亲的大德,并且记下这种悲苦。 

曾经侍奉伯舅,听他称赞母亲的品行并教诲我说:“(你母亲)七岁通晓《毛诗》和刘向的《列女传》,(对此)反复思考,决定取舍而行事。你祖上是世家望族,(你母亲)一心侍奉公婆,和所有有姻亲关系的人都很亲近,柳家的孝道仁义更加出名。年成不好,缺少粮食,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年幼丧父的孩子吃饱,这的确是很难的事。”(我)又曾经侍奉过先父,听到了像舅舅说的赞美母亲一类的话,并且父亲还说:“我读的旧史以及诸子百家的书,你母亲听了就能明了并且没有遗漏。”我四岁时,居住在京城西面的农舍中,先父在吴地(任职),家中没有书,母亲教我古赋十四首,都让我背诵记取。 

先父做官时,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即使远在几千里外,都一定把他们接过来。母亲承办这些事: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母亲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姑姑们出嫁,母亲一定废寝忘食,婚礼备办后,常常因累生病。先父将重新安葬外祖父母,母亲哭着来办理事情。此事已准备好了,但大的变故到了(父亲去世),没有能够完成改葬的仪节。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张君讳署,字某,河间人。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1.结合该段内容,简析张署的执政理念。(4分)

【试题补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答案】

1.①到任后面对民俗不佳的情况,派人往别郡学习礼仪,教化百姓,体现他注重教化、以礼治民;②面对不合理的租税制度,敢于为民请愿,体现他执政为民。

2.(1)当地老百姓的习俗互相勾结互相包庇,宰杀耕牛也不报官,耕牛大大损耗减少。(2)每年要征收丝绵三万六千两,邻郡接到诏令惶恐不安,到期之日,只怕完成不了征收数目而遭受处分。

【参考译文】

张君名署,字某,是河间人。以进士的身份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校书郎,从京兆武功尉任上官拜监察御史。改任虔州刺史。当地老百姓的习俗互相勾结互相包庇,宰杀耕牛也不报官,耕牛大大损耗减少;又喜欢大量捕捉活的鸟雀鱼鳖之类,不管可不可以吃都互相买卖,按一定时节放生,希望得到吉祥。张君到了那里任刺史以后,一切都下令禁止,监督执行,立刻绝迹。又差遣懂得儒家经典的官吏和儒学生到邻近的大郡,学习乡饮酒和婚丧等礼仪,回到本州后,就大事宣传讲解,老百姓与官吏围观听讲,追随接受教育感化,大家都非常高兴。户部度支使到了符州,折算老百姓按户应该收的租税。每年要征收丝绵三万六千两,邻郡接到诏令惶恐不安,到期之日,只怕完成不了征收数目而遭受处分。张君独自上疏皇帝,说:“治所虔州接近南岭山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养蚕种桑。”一月以后,免去税收的符信下达,老百姓扶老携幼,来到州署的门口欢呼庆贺。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