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五铢钱的铸造( )
A. 降低了铸造货币的成本 B. 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抑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3. 《新唐书·杨炎传》记载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政府将全国版图内的州县民籍划分为五等,规定“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这体现了( )
A. 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 B. 人口瞒报现象的改善
C. 征赋方式发生重大调整 D. 户籍管理的日趋科学
4. 南浔镇是湖丝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 )
A. 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 经济型市镇的繁荣
5. 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西学中源”说( )
A. 反映了学术思想上的天朝上国观念 B. 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达和进步
C. 开启了古代中国思想近代化的潮流 D. 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