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备考最后冲刺!提分素材,8组高考超高频主题人物素材,你的作文一定需要!

2025-01-18 14:4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07人

 话题一:爱国 

1. 戍边英雄陈祥榕,仅有19岁,他那黝黑的脸庞,明明是个孩子模样,却刻满坚毅与刚强。虽说年纪不大,但他却有深沉的爱国之情。“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还是陈祥榕用生命践行的诺言。

2. 王亚平,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曾在神州飞船内给全国中小学生授课,点燃亿万孩子的太空梦想。从太空归来后,有人问她怕不怕,王亚平的回答是,“当我身穿航天服为祖国出征的时候,我心中充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热爱,这份热爱足以让我克服所有的困难……”

3.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用“爱国三问”,鼓励青年人奋发图强。

 话题二:奋斗 

1. 别人一个雪季用一块滑雪板,他一周能滑断4块板子!凭着这股“狠”劲,苏翊鸣一步步突破自己,接近梦想,终于在18岁生日之际,在北京冬奥会上“一鸣惊人”。苏翊鸣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奋斗,才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2. 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高考是唯一出路却两次落榜;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还因肺结核休学……每一次与苦难狭路相逢时,俞敏洪都没有缴械投降,而是用“自我奋斗”去还击。如今,俞敏洪又打造了“东方甄选”来为新东方寻找转型之路。他说,“奋斗可能失败,但只要继续奋斗可能就会有个好结果,比如我的三次高考。”

3.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毕业论文中的一句致谢词,打动了很多人。特殊的家庭条件让黄国平经历了许多生活的苦难,但他却未被这些困难压倒,坚持求学奋斗,终于走出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话题三:责任担当 

1. “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戍边英雄肖思远在日记中如是说。当外敌来犯时,他勇敢地投入战斗,最后为了营救战友而壮烈牺牲。肖思远用他年轻的生命,肩负起了一名中国军人的神圣职责。

2. 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60余年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人们称赞吴天一是14万“天路大军”的“保护神”。志气比氧气重要,目标比海拔还高,支撑吴天一的精神力量,是他作为高原医学专家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3. 深藏功与名的“人民功臣”张富清,退役后主动选择到贫困山区工作,在那里奉献了他的大半生。在他心中,面对枪林弹雨保家卫国是他的军人使命,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同样是他脱下军装后的责任和担当。

4. 郎平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她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她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话题四:奉献 

1. 邓清明,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宇航员,二十多年来一丝不苟地做着“备份”。虽然没能飞入太空,但他却坚持完成与“主份”相同难度的训练。“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一句话道出了邓清明的职业操守。当今中国在各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无数个邓清明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2. 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之后放弃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毅然决然选择了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最后将价值数亿的林场无偿捐赠给了国家,留给当地一片绿水青山。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的伟大誓言。

3.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20余载,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完成了几十项核武试验,为我国“核”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

4. 支月英19岁远离家乡,不顾家人反对,到条件艰苦的山区支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话题五:生态文明 

1.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扎根荒漠,植树治沙,父死子承,三代不息,浇灌血汗,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

2. 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是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主要发起人。他把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穷尽晚年之力为环保事业奔走呼号,竭力为祖国的青山绿水竖起一道保护屏障。

3. 近60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话题六:品德 

1. 小学教师王红旭,在重庆大渡口长江边勇救两名落水儿童,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红旭用生命诠释了何谓为人师表,何谓人间大爱。

2.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没有自己的儿女,却亲手迎来了千千万万新的生命。她让很多生命垂危的产妇转危为安,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钱财接济穷人,临终还将三万元存款捐给医院托儿所,林巧稚为“医者仁心”写下了最美的注解。

 话题七:坚强 

1. 2021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半岁时双耳失聪,但她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她以无比坚韧的顽强拼搏精神,书写出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篇章。

2. 东京残奥会上,有视力障碍的刘翠青获得两枚金牌。在备战东京残奥会过程中,她的坐骨遭遇了伤病,疼痛难忍之时,她选择了咬牙坚持。她说:“只要心中有梦,就要坚持不放弃。”

3. 著名数学家陆启铿先生,幼年时因病导致双腿残疾,但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勤奋,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即使身陷逆境,那些意志坚定者总能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话题八:科技创新 

1. 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可谓是白手起家、历尽艰难,但是从原子弹进化到氢弹,我们只用了两年半时间,远远快于欧美国家。在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从未出国留学的于敏,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可见,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不仅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2. 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团队、“北斗”团队、“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不舍昼夜、潜心科研,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勇攀创新高峰,让全世界的目光一次次地向中国聚焦。

3. 当“嫦娥五号”一飞冲天时,发射现场一位95后女指挥员一度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位名叫周承钰的女孩,被英国BBC称为“嫦娥五号背后的女人”。事实上,中国航天有太多这样的新生代,这些年轻的科技精英,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挥汗如雨,谱写出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

话题九:学习读书,学无止境 

1. 陈毅同志一生勤学不辍、喜爱读书,恪守自定的“三要”读书原则,即要少、要精、要约。他读书从不打“游击”,而是精选精读,读一本就消化一本。历史上,不少名人名家的读书经历表明,熟读、精读高品质书籍,打好阅读根基,有利于萃取精华、学以致用。

2. 王亚平当年参加航天员选拔时偶遇杨利伟,她问杨利伟“作为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杨利伟只回答了两个字:“学习”。王亚平说,等我自己真正成为航天员之后,才明白这两个字的真正涵义。入队第一年,我们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等30多门课程,学习如同爬“天梯”。

话题十:拼搏奋斗,勤奋努力 

1. 1995年,李庆恒出生于安徽阜阳,来杭州从事快递工作5年。从最初的后台客服,到转运中心转运员,他凭着一股激情和韧劲练就一身绝技,对全国邮编、区号、航空代码烂熟于心,任意念一个快件上标注的号码,就能精准无误分拣到位,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2019年,在浙江省第三届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赢得第一名,获颁省级“技术能手”奖状,并享受相应人才待遇。

2. 韦多出生在黔西南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从他家所在的村子到学校所在的兴义市,有近100公里的路程,需要换几次车才能到。高中时,韦多一般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才能回一次家。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寒暑假时,韦多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奶奶和妹妹,给家人做饭、下地干农活。如今,努力勤奋的韦多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一家人和老师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话题十一: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1. 一无图纸资料、二无专家外援,只见过照片和玩具模型,彭士禄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没有老师,就自学自悟;没有资料,就现学现译;没有设备,就用算盘算尺。

凭借对家国的一腔热血、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彭士禄带领团队从零开始、自力更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艰苦奋战、初心如磐,中国用8年时间,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愿。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