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预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择题+材料题)

2024-09-08 09:0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33人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生存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专题已经成为中考命题重点和热点。其中中国古代思想成就、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就是考察的重点。


选择题预测:

12024央视龙年春晚视觉符号”(dá)字让古老的九叠篆书法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结合以下图文资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九叠篆,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用于描述龙腾飞的样子。主标识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通过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使得造型酷似一枚芯片,将古老汉字与现代科技相连接。

①“字属于象形造字法,指龙飞的样子。

九叠篆的形态独特,富有艺术感。

九叠篆的流行标志着书法成为艺术。

主标识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思想理念。下面材料反映出两位历史人物共同的思想理念是(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更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

A.天下为公

B.民为邦本

C.革故鼎新

D.精忠报国

3.科举考试内容在唐五代和北宋前期尽管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皆属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提高考生的儒学素养,王安石对科举进行改革,变诗赋取士为经义、论、策取士,尽管此后仍有一定反复,至元代,以经义、论、策取士就完全定型了,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内容没有改变,直至1905年废除科举制。以儒家思想为科举考试内容的进步作用是(      

促进了儒家文化传播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增强了文化认同

导致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科举考试内容的单一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的、珍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文化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伤寒杂病论》     

《天工开物》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京剧产生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5.某班级在组织探究“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对比了《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两本书。同学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等内容。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等成果。

A.都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B.都是总结性的农业巨著
C.古代中国科技居世界前列
D.都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材料分析题预测: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孟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材料二:

 在大唐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唐代诗歌堪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绚丽的“艺术”文化符号之一。及至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全盛时期,《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还有许多失散的作品未能包括在内,可谓盛况空前”。——摘自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诗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诗歌发展在唐代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5分)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摘自《道德经》)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理解基本内涵。概括材料一中老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二: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材料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把握时代特色。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这两种文学体裁盛行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盛行的原因。(4分)


材料四: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时代需求。据材料四,指出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举史实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6分)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结合所学,指出《青年杂志》创刊的时间、地点和创刊人。根据材料五,概括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5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部分)


公元1世纪左右成书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有传本的古算书中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以算筹为计算工具、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东汉时期用树皮、废麻、破布和旧渔网等原料制造出了一批纸,人们称为“蔡侯纸”。蔡侯纸的出现,使人类跨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标志着纸张正式开始代替竹和帛。
公元200—210年左右成书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理、法、方、药具备的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使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更加切合临床应用,从而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的《缀术》:是中国自汉魏至隋唐水平最高的数学著作,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

唐朝时已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宋朝时期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1552—1578年所著《本草纲目》:对每种药物一般都记名称、产地、形态、采集方法、药物的性味和功用、炮制过程等,有些还指出了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它是一部既带有总结性又富于创造性的著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蔡侯纸”的发明者是谁?并概括造纸术的改进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上述成就进行分类。并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显著的原因。(6分)


(3)按照示例结构并结合所学,为上表补充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并简要说明。(6分)


【示例】史学成就:《资治通鉴》
时期:北宋
作者:司马光
适用范围:中国史学研究
说明: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