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末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学说,将儒家礼法思想加以改造。荀子从批判孟子“人性本善论”人手,以“人性本恶”为逻辑起点,系统阐发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点,认为“至道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
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基本实现 B.为当政者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标志着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束 D.使儒学基层教化作用日益凸显
2.唐朝建立后,承袭东汉以来的旧制,以尚书令、仆射(后改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为“八座”。“八座”不仅集体研究重大行政决策事务,还要制作“起请条”“商量状”以及皇帝临时交办的其它决策事务。这表明,唐代“八座”
A.一定程度限制了皇帝专制权力 B.促使中央权力趋向分散
C.成为制衡中书门下的重要力量 D.是执掌朝廷政务的中枢
3.两宋时期,统治者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如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对违法官吏及外国商人,根据情节分别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一些官员在对外贸易的实际活动中,逐步意识到要对奢侈品及消费品的进口加以限制,并且严禁金银硬通货的外流。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朝廷重视维护对外贸易权益 B.重农抑商观念趋于强化
C.政府开始实施有限闭关政策 D.对外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4.清代四川酉阳冉氏土司编纂的《冉氏忠孝谱》在卷首“家规”中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友于兄弟、新睦宗族、和睦邻里、敦肃闺门、禁止争讼、勤习正业、定正名分、致谨坟墓、慎选婚姻、教约子弟、慎重继嗣”。这些规定反映了
A.儒家学说的官方化 B.门阀士族的影响力
C.理学观念的世俗化 D.官学教育的广泛性
5.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一词的外延拥有了更广泛的内容,它实际上是以一种“求师问学”的心理将西方的某些器物层面的东西,诸如工业、航运、铸币等,以及远离政治、道德的兵政、商法等方面的东西,延纳进自己的政治结构中。这可以用来佐证洋务运动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有利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C.抵制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D.有助于传播民主与科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