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2025-01-15 22:35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630人

著名作家海明威提醒人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我觉得,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座右铭。语文教学不就是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句子吗?学生的语文学 习从识字开始,在不断的听说读写中提升能力,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增长知识,在不断的感悟深思中发展素养,难道我们会永远让他们学着别人说话,重复着别人的话吗?他们不仅要会照着说,更应该接着说。说出自己的个性,说出自己的创造!

美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爱莉诺·达克沃斯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她还认为,精彩的观念 是智力的核心。因为精彩观念的形成需要知识、需要能力,尤其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实则,精彩的观念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正是当下讨论的热门话题——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所关注的。成尚荣先生进而认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在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更应重视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在语言文字里长出灵魂来,让精彩的观念照亮语文课堂。同样的道理,每一个语文老师本身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

很多时候,老师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多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在公开课泛滥的时代,轻易间,一个语文老师就可以获得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这并不一定能改变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注重的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而忽略了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改进,最终导致在教书匠的路途上越走越远。

一个语文教师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呢?首先,要凸显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学生。儿童是 生的学习者,只有聚焦儿童,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哲学家认为,儿童会比一般人更迅速地感知大自然乃至社会生活中被遮蔽的本真,用鲜活的言语方式表达 这世界在自我心中的隐秘秩序,这种精神层面的言说 具有诗性的活力。看到大人用刀切菜,他们会说:“刀在走路。”看到夜雨中手电筒发出的光束,他们会说:“光被雨淋湿了。”看见一只白蝴蝶,他们会说:“天上落下一片雪花。”……他们的言语与表现遵循的是诗性的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中,矛盾、冲突和对立都 会轻而易举地化解,感性与理性、梦想与现实、生命和无生命都会得到惊人的统一。这样的诗性智慧是儿童习得言语、发展个性的宝贵资源。可令人遗憾的是,儿童进了学校,他们的诗性逻辑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教材体的文章使他们囿于成人世界合乎规范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封闭了他们想象的空间,扼杀了他 们的想象力。在各种类型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的老师在“教”的方面越来越像回事,却在“学”的研究上与 学生渐行渐远。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这样说:“诗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从童年时代得到的最可贵的礼物。”童年可以说就是诗意的代名词,无限的想象和憧憬都源于童年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作为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就应该顺应儿童的诗性文化,张扬儿童的个性,释放儿童的天真,让儿童真正站到舞台的正中央。

其次,要关注本体。本体的存在是所有存在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教学必须要找到真正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语言。从本体出发,进而认清语 文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但是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会在两者之间摇摆,要么过度强调工具性,要么过度张扬了人文性。语言学家申小龙先生认为:“汉民族从不把语言仅仅看作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在形式上自足的形象。而把语言 看作一个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释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言与意的统 一,既要指向形式的确证,还要指向内心的领悟。面对感性的汉语言文字,仅凭借理性的语言分析无法达到对其内蕴的深刻把握,而更应重视言语的情意化、形象化、个性化。

把握住语文的本体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有的人偏重理性,他的课堂可能就会注重思辨、注重思维的深刻性,注重知识的序列,课堂就会比较缜密;有的人偏重感性,他的课堂可能就会神采飞扬,充满想象,就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愉悦。而这些都是语文中不 可缺少的因素。只有了解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有效设计,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上出不一样的精彩。

第三,要回到整体。文本是一个“生气贯注于其 中”的完整的艺术生命体,是一个有意味的形式和生命完形。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显现,文本充溢着浓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义,它在意的统摄下安排结构,起承转合,纵横捭阖,行云流水。往往当我们去解构的时候,其内在的精气神就不知不觉地流失掉了。如《月光启蒙》这篇文章,作者叙述小时候在洒满月光 的篱笆小院里,听母亲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说谜语。多数老师的教学集中在这样的问题:“母亲给 我唱的歌谣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歌谣?”“你听你母亲讲过民间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我们来打着节拍唱唱这些童谣。”……这样的教学看似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显得很热闹,却没有让学生真正领悟文本的内在意蕴:母亲是如何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又如何“让明月 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月 光启蒙”本就是一个完整的意象,作者笔下,月光、 母亲、我,还有歌谣、童谣、故事是自然糅合在一起的。在这样的文本中,母亲就是月光,月光就是母亲,是很难分清的,小院里洒满月光的同时,也“飘满她那 芳香的音韵”。母亲的爱就像月光一样播撒在作者的心田,如果离开月光谈歌谣童谣,还谈什么“月光启 蒙”呢?在教学时就应该引领学生整体观照,而不是零打碎敲、各个击破。鲁道夫·斯坦纳在谈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时就指出:“从远处看到一片森林,它显现 为一个整体,而不管它是由多少棵树组成的”。

总之,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句子,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语文主张。确立自身的语文主张会让我们对语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更为深入,同时也会让自身的专业成长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