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述要,这样答轻松拿高分!

2024-11-23 11:4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28人

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设问,一般侧重对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认识(启示、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可以从下面这些关键点突破:

 

 一、原因类 

 

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适用于中国古代史)

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

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

 

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

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

 

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 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 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 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 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 改革根基不强。

⑤ 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

 

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

1)因素:

① 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② 政治体制创新。

③ 科技创新。

④ 外国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适时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对外关系,重视经济、民主政治、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崛起。

2)经验:

①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 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 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④ 要处理好对外关系,和平崛起。

 

 二、影响类 

 

1. 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

1)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

2)促进思想解放。

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4)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等。

 

2. 改革的影响。

1)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

① 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

②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④ 巩固了国家统治。

补充:①加重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负担,使其生活更加贫困。(备注:只适用于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

②促进民族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摧毁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备注:只适用于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① 使社会矛盾或危机更加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 经济遭到更大破坏。

③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④ 国家国力衰弱。

补充:客观上有利于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传播。

 

3. 制度、政策、法令等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

③ 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④ 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序进行。

2)消极影响:

阻碍社会进步,禁锢思想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经济发展倒退或停滞,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 战争的影响。

1)给交战双方带来深重的灾难,双方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2)使人民流离失所,使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3)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4)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深入人心。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促进了文明交流。

 

5. 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封建经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加速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4)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5)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补充:1)发展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备注:只适用于古代封建经济)

2)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消极影响。(备注:适用于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三、认识类  

1. 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认识。

1)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3)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2. 制度创新的认识。

1)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2)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国家统一。

4)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5)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 

3. 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2)带来了危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破坏、高科技犯罪、核武器导致战争规模扩大,战争危害性加深等。

3)利用科技应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避免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3)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4)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5)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5. 中外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①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②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③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外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6.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①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7. 新中国与近代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1)区别:

近代旧中国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启示:

①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国家必须发展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

② 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③ 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和谐世界。 

8. 如何认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9. 对外关系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

3)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4)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5)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6)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10. 日本发展史的启示。

1)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用改革来完善自己,向先进文化学习。

2)反对民族压迫,捍卫国家独立。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

4)一个民族面对困境时要勇于创新,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11. 你能从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继承优秀传统,注重法律保障,激励创新精神。 

12. 近现代众多的发明出自欧美国家,对我们有何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2)青少年应学习发明家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为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13. 对 20 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14. 对大国关系发展的认识。

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是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15. 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2)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4)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5)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应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制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行为。 

16. 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2)思想解放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社会改革和革命等活动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3)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必定走向衰落,我们要勇于接受并认同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

 答题步骤 

步骤 1:从题干中选取设问对象,即回答的出发点。

比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设问对象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步骤 2:准确提取设问角度,迅速灵活转化,联系题干对象前、后、社会实际等进行思考作答。

比如设问中出现因素、原因、条件、背景等角度,作答时可以相互对等转换,思考试题对象之前发生事件、社会现状等组织答案。

 

步骤 3:步骤2依然无法作答时,首先找准设问角度,其次进行对象推理。

对象类推法:主要是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同方向等的相关事件的对等联系。

比如,题干设问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首先可以推类到“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原因”,再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正义战争”进行的原因。

 

步骤 4:根据类推最终可以确定的对象,作答。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