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散文高考题题型归纳(2016-2023)

2024-09-08 07:3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3人

近两年高考题

2023全国1卷)8“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2023全国1卷)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题例】8.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023全国甲)

答:(1)工人是机械的操控者、管理者、指挥者,是机器背后的灵魂。(2)机器的创造,本质上还是人的创造,在人的控制下,机械的力量才是完美的。(3)对机械力量的赞美,实则是对人能力的肯定。

【题例】9.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023全国甲)(作用类)

答:(1)这是联想,由轮船上的机器联想到上海的建筑所用的机器,二者都体现机器的力量,具有相似性。(2)拓展文章的广度,丰富其内容。(3)由“我”一个人的喜悦,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表明对机器力量的欣赏是普遍存在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022·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答: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想法。

简答题基本题型:文体特征类;文本研读类;知识沉淀类;观点评析类;探究建议类。

往年题型归纳

一、文体特征“形散神聚”

【题例】本文具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请加以简析。(4分)(《泡茶馆》汪曾祺)

形散:①取材自由/内容丰富,既写到联大学子、花生西施、绍兴老板等各色人群,又有对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的描绘;

②描写的空间地点自由多样,既写到凤翥街的多家茶馆,还写到文林街的茶馆;打破空间限制;

③运用的表达方式较丰富,有变化,既有记叙,描写,也有议论。

神聚:①主题明确集中。丰富的内容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子的影响”的主题而服务②线索清晰,贯穿全文。以空间的推移为线索,移步换景。

二、行文思路与构思

1)概括/梳理行文思路题:“思路”“层次”“过程”

【题例】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题例】2020全国三《记忆里的光》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的经历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①看火车前,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看火车,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看火车后,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2)线索:

①概括线索:

【题例】2020年新高考1卷《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简要分析。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

【题例】《比邻而居》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①线索:气味。②作用:以“气味”为线索,贯串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湖北卷《耳边杜鹃啼》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啼叫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与其相关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构思特色分析

1.全文线索角度——单线(人、物、情、理、时、空),双线结构(点明双线的具体内容,点出双线的好处)。

2.行文思路角度——结构(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

3.构思技巧角度——情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层层深入),手法(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以小见大),内容层次(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

4.选材特点(组材方式)角度——①引用(大量引用诗文、谜语、歌谣、典故、神话传说……);②以小见大(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③形散神聚;④由面及点;⑤有详有略。

5.叙述上的特色角度——叙事方式(倒叙,插叙)。

【题例】蒋勋《迟行》本文构思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①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②把抽象的人生哲理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③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④选材丰富,文章从木棉花联想到台北、西班牙的特点,再想到鹿野苑.灞桥等内容,形散神聚。

三、作用类

①内容+感情(主旨)②结构③效果/读者

①线索的作用\\②形象的作用(人物形象或者物象)\\③重点句、段的作用\\④题目的作用\\⑤插入\\引用材料的作用\\⑥选材的作用

题目的作用

【题例】《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审题:标题的作用——聚焦到标题结构作用“统摄全文“谋篇布局”

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内容上,题目的含义,以核心意象组织全文)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作为线索,贯穿我的少年、青年、中年);(分析结构上的统摄全文作用:,作为线索;逻辑组织顺序;)③最后,镰刀锤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者在党的领导下,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揭示了主旨。(主题上:题目作为“神聚”,统摄全篇,揭示主旨)

内容(题目的含义)和手法+效果

【题例】《谁持彩练当空舞》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审题:引用诗句的作用 +题目的作用

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与感染力。(“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用诗句的作用②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比喻或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③表现先辈革命豪情和浪漫情怀,突出主题。(“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主题上,赞颂红军,赞扬长征,赞扬长征精神?(感情概括要具体!)顽强毅力、艰苦卓绝。

④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线索,贯穿全文”)结构的作用。⑤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读者)  

插入\引用材料的作用

【题例】2021天津卷《送一位远征的友人》文章在开头直接引用友人来信有何作用?

①【内容上】直接交代朋友二次北征、投身抗战的事情,突出朋友为国出力的毅然决然和必死的决心。②【结构上】引起下文的叙述和回忆;为倾诉友情和抒发报国情怀做了铺垫。③奠定文章感情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丰富文章内容.

【题例】2020天津卷《线条之美》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①引林徽因xxx的故事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②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③引起下文作者的议论与思考。④使文章生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可读性.

【题例】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选材的作用

2020新高考1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题例】《三条河流》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①介绍三条河流的壮阔美景就是介绍藏区优越的环境,点明藏区开发的基础条件/是藏区开发的载体,是开发的资源,是开发的优势所在,是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②介绍三条河流“谦虚、腼腆”的特点,就是映射藏民的不张扬性格/反映藏民的性格内敛,默默奉献。

③三条河流的景色之美逐步为外人所知,就说明藏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变化,藏区发生了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转变。/藏区人民顺应时代,抓住机遇,脱贫致富。

【题例】《古镇随想》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①酿酒的缘由1——古镇偏僻幽美或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人文环境1分)②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或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1分,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或地理自然环境)1分。③饮酒思源1分,回顾古镇悠久深邃的历史1分。或航道,战争,美酒1分表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1分。

④借品尝老酒1分,展现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1分。或品尝老酒,品尝千古赤水1分,表现古镇深深的民间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分。

作用类考察新形式

【题例】《三条河流》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情感增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审题:题型方向是分析首尾段如何“呼应”,在“结构严谨”“情感增强”方面如何呼应,而非答“段落的作用”   

①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写被雪困,结尾再次提到大雪封山(内容上的相似性),形成呼应,使文章构成“现实—回想—现实”的严谨思路(结构上的贯通性)。

②情感增强:文章开头说“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结尾说“现在就动身”(情感上变化),呼应的同时形成转折和递进,强化了对景点的向往和对扎西的想念(表现的感情)。

四、词、句子含义题+标题的含义

表层+深层+感情

【题例】

1《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答: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2、《根河之恋》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

答:(1)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2)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3)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3、《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寓意:水缸与我童年密切相伴,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的想象,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水缸刺激作者的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我奇迹般的创造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兴趣。

4、《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①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②羊羔生长期的春天;③萨丽娃事业的春天;④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五、鉴赏表达技巧    

【题例】《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手法:①动作(细节)描写:低头、折衣服、怯生生拿衣服、偷偷擦眼泪等;

②运用典故:秦琼卖马;③比喻:将卖衣服比作离别患难中的朋友;④心理描写:“真想一转身”;⑤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外面落着小雨”;⑥象征手法:“天空怎么那样暗呢”。

心情:①被迫卖掉母亲亲手做的衣服的不舍、羞愧但又决绝的心情;②个人压抑低沉的情绪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 

【题例】《线条之美》鉴赏文中划线句子

答: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于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六、语言特色

【题例】《汴京的星河》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题例】《我们的裁缝店》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2017全国)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内容分析

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内容分析

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内容分析

【题例】《谁持彩练当空舞》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6分)

语言表达:

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

②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多用整句、整散结合)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

③历史与现实交织(虚实结合),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形成壮阔的的历史画卷、恢弘的历史篇章。

④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赞颂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笔调炙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古镇随想》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用词别致:

示例1:如“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得与滋味不想干的岁月有了味道。

示例2:如“让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用于“水痕”,使得水痕有了内容,如同文字。(如分析“锁”“雕琢”等,言之成理亦可)

语言典雅:

示例1:如“首尾不断……欸乃声声帆影远”,化用前人诗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声声山水绿),富有传统文化底蕴。

示例2:如“无酱不欢……用于佳肴”,句式整齐,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富有古典意味。

七、概括类

1.概括行文思路

2.概括线索

3.概括形象(人物/物象)

4.概括特定信息: “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5.概括主旨

概括形象

【题例】《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特点:清澈透明,水势浩大。

象征意义:鄂温克人的纯明深厚博大的母亲

【题例】《送一位远征的友人》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热爱祖国;矢志抗日;投身革命;追求光明;隐忍坚毅;不恋安逸;不畏牺牲。

【题例】《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概括要点

【题例】《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题例】《北京的“大”与“深”》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1)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包含着彼此宽容、体谅、和合的北京文化和精神。

2)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胡同、四合院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

3)胡同深处的市声,融合了人情、亲切的人语声会让人有“如归”之感,也会让人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

【题例】《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1.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 分)

①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日常生活之声;作曲家谱写的乐曲。②作者理解的美术包含: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民间工艺美术;都市工艺美术。

2.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①成长:(1)自幼年起,音乐和美术丰富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他的成长密不可分,起到教育作用;

2)进入都市后,音乐帮助他调和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及内心冲突;(3)音乐作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给他生命以方向感、归宿感;(4)在他困顿时,音乐给他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   

②认识生命:(1)作者从音乐中认识自己的生命,从美术中认识其他的生命;(2)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完整自足性;(3)理解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制作者的素朴的心。

【题例】《线条之美》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答: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②蕴藏艺术能量;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题例】《根河之恋》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

八、散文新问法

【题例】《泡茶馆》4.末段花费笔墨议论,这段文字与前文的内容对照,会否显得突兀。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①末段揭示主旨,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答到“总结前文”“揭示主旨”“升华主旨”等表述)

②前文叙述联大学子泡茶馆时遇到的诸如“小茶馆女主人”“花生西施”各色各样的寻常百姓及体验市井生活,与末段总结观点“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与前文内容契合;

③前文叙述联大学子在动荡时代里泡茶馆、买花生米、看电影、看书写作等经历,隐含着一股怀抱希望热爱生活的处世态度,与末段总结“泡茶馆可以养浩然之气”与前文内容契合。

【题例】《线条之美》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

脊梁(罗长城)

一条力的弧线\\一道破土的犁圈\\一条飞来的彩虹\\一架厚的青峦。

①线条能表现人体之美,诗人选择有力度的弧线描写劳动者的脊梁突出其力量之美。

②线条承载主观精神,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诗人用弧线状的犁圈、彩虹、青峦比喻脊梁,赞美劳动者厚重的品性、开拓的精神。

【题例】《送一位远征的友人》李大钊说:“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

李大钊的话: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文章主题:歌颂青年对祖国的热爱,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我,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联系实际: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青年都应该自觉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相连,用青春和热血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题例】《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 分)

①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揭示了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死因),他的痛苦不是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强调普希金的死因的社会属性。(2分)   

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主旨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

【题例】《国文教员》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语言简洁朴素,平淡而不失韵味,与《世说》简约的语言风格相似\\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国文教员》是“世说”的新发展:《国文教员》由“世说”的传闻居多,无法考证,发展到对往事人生的回忆短文,内容记录真实人生,内容有创新;用白话文形式表现,语言有新发展;《国文教员》生动体现了作者对“世说”类传统小说的新理解,是一种“新世说”小说观念的生动实践。反映新的时代思想:文学教育的发展;平等的思想

③体现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作者的新思想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