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五部曲:看文体→辨题型→挖题干→定思路→重规范

2024-09-17 03:3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8人

阅读理解答题有什么万能公式,我认为上面这十五个字算得上吧,这五部曲其实在描述学生拿到卷子时应树立的一个整体思维过程,而且一个都少不了。就和饿汉子想吃一顿饭一样,点的是面还是米饭,先搞清;如果是面,是汤的还是干拌的;汤面干面定下了,一定要看价格,这意味着荤素不同;一碗肉臊子干拌面认准了,怎么个吃法,都是定数;至于最后,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慢点来,不要汤汤水水撒得到处都是,总得有点公德和形象才好。

1、一定要看清文体

初涉中学阅读的孩子,一不留神会在文体上产生偏差,看见的说明文都会答出“推动情节发展”的话来,或者要作者表达对“万有引力”的热爱之情——这太难为牛顿了。文体特征本身已经清楚地规定整体方向:说明文的构成,就是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两种对象十种方法三种顺序,无论怎么出题,它就在这个框架里。写人记事的散文和景状物散文,本质上是一致的,无非主要角色发生了变化,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出现方向错误。至于记叙四个层面的知识,描写两个层面八个要点,换成外星文字,恐怕也是这么些东西。小说三要素以及结构上的四层,这是初中线性小说的基本特征,到了高中再琢磨别的。议论文三个要害,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这些文体特征就把大方向规定死了,初学者中有些孩子会不辨文体,抓一双油条筷子吃西餐,或者拿着刀叉点一碗汤面,不好看,太洋气了。

2、一定熟稔八类题型

相当一部分孩子对题型的辨析还是不准确,啥是大题啥是小题,和数学一样,前面的题总要让你热身用的,没有那么多考点。情节梳理内容归纳,玩的就是六要素组织句子,组织过程中注意人称,一定要看清命题人给出的例句,照猫画虎。阅读理解,题型必然体量越来越大,研究的对象大了,考点自然随之增加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

题型有多少呀,没有多少,我看就八大类。之所以猛一看好像很多,那都是问法在变,综合性在变。最复杂的题型,也是由最简单的东西构成的。

3、一定要仔细琢磨题干

考点的变化规律,就藏在题干中,命题人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呢,不是为了把我们都打回原形,所以就会在题干中隐藏诸多信息,让你捕捉呢。所以审题时千万不要着急,句子读准,认真揣摩,仔细分解,万不要看见题干就开始练习立定跳远,图得就是一个远字。命题人没使劲呢,你先把自己打回原形了。

4、解题思路是相对固定的,要牢记

题型和分值,从表象上就把思路格式化了,几分该答几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玩的就节约两个字,不要冒充地主,乱答一气。句子赏析、段落赏析、意蕴分析、因果分析、艺术手法分析……思路不会变,只有文本内容在变,牛的故事这么答,鸡的故事鸭的故事,只是主角换了,故事过程有些不同罢了,别怕它,但要善于整理,善于动笔归纳总结,善于比较分析。手要勤,一时半会记不住不要紧,错了一改就是,错三次改三次,手勤,思路慢慢就成了你的本能了,不然思路和手是两张皮。

5、必须按规范答题。

答案四项要求记不住也不要紧——答案顺序的逻辑性,术语运用的准确性,原文结合的紧密性,语言组织的完整性,不理解?多犯几次错就理解了,是在不行还有简化版:1、看答案的字数,一般情况下,一个主观题你别想二三十个字就拿下,你没有那个概括能力,命题人也没有——除非你打算用甲骨文写。三个核桃两个枣就像把阅卷人喷倒在地,谁也没那个本事;2、平时练习,不知道答案好不好,找个没读过文章的成年人,把你的答案念给她\他听,她\他能从你的答案猜出题干了,而且居然从七八十个字的答案中,猜出了文章的四五成内容,恭喜你,你已经上档次了——原文结合的紧密性和语言组织的完整性你已经满足了,剩下的任务,就是想拿满分了。有这个基础就好办,没有这个基础,不会走就想跑?除非你确信你是哪吒,有风火轮。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