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结尾的技巧:散文

2024-09-17 03:0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7人
  1.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在结尾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明确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春》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总结了春天的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点明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简洁地总结了全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突出其冬天的特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结尾:“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总结了关于 “他” 的情况,同时也让读者对 “这东西” 的命运产生一些思考。

《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既总结了上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又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

《紫藤萝瀑布》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总结前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写及感悟,表达出作者受到鼓舞,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情感。

  1. 升华主题:将文章的主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或更广泛的范畴,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散步》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家庭散步这件小事升华到对责任、生命等的思考,使主题更深刻。

《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将对故乡的期望拓展到对希望和奋斗的普遍性理解,升华了主题。

《荷叶・母亲》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由对母亲保护自己的感激,升华到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

《白杨礼赞》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将对白杨的赞美延伸到对像白杨一样的广大民众的赞美,升华了主题。

《敬畏生命》结尾:“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从对单个生命的敬畏,升华到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1. 抒情议论,表达感悟:在结尾处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通过议论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感悟。

《土地的誓言》结尾:“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 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为故乡而奋斗的决心。

《阿长与〈山海经〉》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祝福。

《老王》结尾:“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通过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孤独之旅》结尾:“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既抒发了杜小康经历孤独后的成长感悟,又引发读者对成长的思考。

《秋天的怀念》结尾:“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要好好生活的决心。

  1. 余味无穷,留下想象空间:结尾不把话说尽,而是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让读者自行去领悟和感受。

《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让读者去想象那夜的豆到底有多好,戏有多精彩,以及作者为何如此怀念。

《安塞腰鼓》结尾:“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以 “鸡啼” 结尾,余音袅袅,留给人无尽的回味和想象。

《那树》结尾:“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引发读者对那树的命运以及人类发展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清兵卫与葫芦》结尾:“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让人不禁担忧清兵卫的绘画爱好是否又会遭到父亲的扼杀,留下悬念。

《山中访友》结尾:“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让读者自行去感受作者在山中访友的美好心情和奇妙体验。

  1. 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氛围、表达情感,使文章结尾含蓄而富有意境。

《济南的冬天》结尾:“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水景,以景结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晴朗和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故都的秋》结尾:“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通过对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以景衬情,烘托出北国之秋的浓郁、醇厚和独特魅力。

《答谢中书书》结尾:“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描绘了山川之美,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结尾:“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通过对庭院中清澈透明的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意境,以景结情,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湖心亭看雪》结尾:“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以舟子的话结尾,同时描绘了雪后西湖的宁静景象,景中含情,表现出作者的高雅志趣和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1. 引用诗句、名言: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春》结尾:“‘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引用俗语,既强调了春天的重要性,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引用这简洁而有力的话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结尾:“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引用普希金的诗句,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散步》结尾也可以这样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让我们用爱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引用孟郊的诗句,强调了要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端午的鸭蛋》结尾:“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引用 “曾经沧海难为水” 这句诗,幽默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喜爱和对家乡的自豪之情。

  1. 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

《背影》开头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强化了对父亲背影的印象,进一步突出了父爱。

《紫藤萝瀑布》开头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被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结尾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同时,形成一种情感和思绪的回环。开头的停下脚步是因为被眼前的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所震撼,引发了内心的好奇与关注;而结尾的加快脚步则暗示着作者在经历了对紫藤萝的观察与感悟之后,受到了鼓舞,内心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从对紫藤萝的欣赏中汲取了前行的动力,也深化了文章关于生命的顽强与美好的主题表达。

《我的老师》开头写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直接点明文章要描写的对象,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期待。结尾写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呼应开头强调的难忘之情,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使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更加连贯和强烈。从开头的难忘到结尾的渴望再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线索,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即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的高原风貌,为引出白杨树的描写做铺垫,也暗示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结尾再次强调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对白杨树的重视和赞美之情的开启。在文章中间详细阐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后,结尾的再次赞美不仅是情感的重申,更是对主题的强化,使文章围绕白杨树的赞美这一核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对白杨树的外形赞美到对其象征的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等精神品质的赞美,结构严谨且主旨突出。

《济南的冬天》开头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地方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 “温晴” 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期待。结尾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简洁地总结了全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同时也呼应开头强调的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从对济南的山、水、雪等各个方面的细致描写,到结尾的总结性语句,让读者对济南冬天的整体风貌有了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使文章结构紧凑,并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魅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描写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景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勾起读者对这个神秘乐园的向往。结尾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虽然看似在叙述关于 “他” 的情况,但 “这东西” 的提及又让读者自然地回想起百草园中的种种事物以及在三味书屋的经历,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呼应,使文章有始有终,并且引发读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变化的思考。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