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是指将某些词用作动词来充当谓语,表示的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意动用法也就是主语“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什么”。通常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把……当作……”等。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来形成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名词用作谓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例: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解析:名词“师”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吾”在主观上把“之”(他)作为老师来看待。 所以“师”应理解为“以……(之)为老师”或“把……(之)当作老师”。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解析:名词“宾客”作谓语,“其父”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把“其父”作为宾客来看待。 所以“宾客”应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或“把……(其父)当作宾客”,翻译时可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解析:名词“侣”和“友”作谓语,“鱼虾”和“麋鹿”作宾语,主语在主观上把“鱼虾”作为同伴来看待,把“麋鹿”作为朋友来看待。 所以“侣”应理解为“以……(鱼虾)为侣”或“把……(鱼虾)当作侣”,“友”应理解为“以……(麋鹿)为友”或“把……(麋鹿)当作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解析:名词“亲”和“子”作谓语,“其亲”和“其子”作宾语,主语“人”在主观上把“其亲”作为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把“其子”作为自己的儿子来看待。 所以“亲”应理解为“以……(其亲)为亲”或“把……(其亲)当作亲”,“子”应理解为“以……(其子)为子”或“把……(其子)当作子”。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将形容词用作谓语,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解析:形容词“异”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渔人”在主观上认为“之”奇异,不同寻常。 所以“异”应理解为“认为……(之)异”或“对……(之)感到异”。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解析:形容词“奇”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邑人”在主观上认为“之”惊奇,非同寻常。 所以“奇”应理解为“认为……(之)奇”或“对……(之)感到奇”。 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形容词“羞”作谓语,“之”作宾语,主语“庸人”在主观上认为“之”羞耻。 所以“羞”应理解为“认为……(之)羞”或“对……(之)感到羞”。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解析:形容词“小”作谓语,“鲁”和“天下”作宾语,主语“孔子”在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 所以“小”应理解为“认为……(鲁、天下)小”或“觉得……(鲁、天下)小”。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强调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 使动用法:强调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