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全国卷古诗阅读考情管窥及备考建议

2025-01-19 03:0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14人

编辑说

新一轮高考复习即将开始。分析往年试题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明确规律、把准变化,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韩延明总结了2024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在题型、分值及选材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建议。请看——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共三套试题,分别为全国甲卷、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从选材到命题,都体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且稳中有变。本文以古代诗歌阅读题为例,对2024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复习备考建议。


整体上看,今年全国卷的古诗阅读题较多地沿袭了往年试题的特色,在题型、分值及选材等方面相对稳定。笔者总结了三套试卷古诗阅读题的四个共同点:

一是选材高度一致。三套试题所选的三首诗,体裁都是七言律诗,而且都为南宋诗人所作。全国甲卷所选诗歌为《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作者吕本中;新高考Ⅰ卷所选诗歌为《宿千岁庵听泉》,作者刘克庄;新高考Ⅱ卷所选诗歌为《雨后为山亭独卧》,作者叶梦得。从内容上看,三首诗基本是写景状物之作,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表达情志。

二是题型相对稳定。三套试题都命制了两道题目,一道3分的客观题,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诗歌内容理解、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赏析等方面。

三是命题体现人文关怀。试题难度适中,题干表述通俗直白,避免含蓄晦涩,在审题上基本不设置障碍,不故作高深为难考生,也无偏题怪题,充分体现出命题者的人文关怀。比如全国甲卷第15题:“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考生一看便知此题考查对炼字技巧的分析,且分析对象为常见的形容词,很容易作答。又如新高考Ⅰ卷第16题:“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题干中直接点明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考生不必在“考点归类”上大费周章,一般不会答偏。

四是表述清晰规范。几道客观题的题干都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提醒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所给选项涉及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观题的题干则直接点明所考查的知识点和作答要求,请考生“简要赏析”,表述中规中矩、简洁明了。


在沿袭往年命题特色的基础上,2024年高考全国卷古诗阅读题也体现出新的变化,即更加注重教考衔接,凸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要求。

比如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第14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鷃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所给诗歌颔联第二句首字缺失,材料中用“□”显示,为“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C选项是对原诗所缺之字的分析与推测。要想判断这一选项的对错,考生需要推测所缺之字应为何字。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根据颔联的对仗规律,可知此处应为名词;二是由其后的“同斥鷃一枝栖”可知,所缺之字也应是一鸟名;三是由“斥鷃”联想到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逍遥游(节选)》中的“有鸟焉,其名为鹏……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可知“斥鷃”与“鹏”相对。综合分析,便能得出此句空缺的字应该是“鹏”。C选项通过“猜字”,将高考试题与教材有机联系在一起。

又如新课标Ⅱ卷第15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B选项是对诗句意蕴的赏析,也是将考题与教材有效衔接的范例。“梦回吹角连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考生十分熟悉。试题所选诗歌为叶梦得的《雨后为山亭独卧》,B选项所涉诗句为“卧闻刁斗起连营”。将其与辛词的内容、意境和情感作比较,可知叶诗与辛词都通过描写刁斗(金柝)或号角的声音在各个军营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进而可以判定两句话的立意是相似的。

由以上两例可见,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古诗阅读题依据课标要求设计试题内容,加强与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积极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引导考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素养,避免复习备考阶段抛弃教材、盲目刷题的“忘本”行为,做到以“本”为本


高考试题犹如“风向标”和“指挥棒”,为高三阶段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复习备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高考古诗阅读题的题型和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比较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理解命题常用术语,如“形象有何特点”“如何表达情感”“有何妙处和效果”“×字妙在何处”“抒发了哪些情感”等,做到定点准确、作答规范。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设计一些表达含蓄、形式创新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但不能把主要复习精力放在偏题、怪题、难题上,这样会本末倒置,偏离命题方向,致使备考效率大大降低。

二是明确目标,做好针对性训练。教师要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视对唐宋七言律诗的分析鉴赏,特别要重视那些表达通俗易懂、诗中有“我”(诗人)、具有强烈真情实感的作品。在学生具备一定鉴赏能力后,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为他们选择思想内容更深邃、表达技巧更高妙的作品进行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对于那些拮据敖牙、晦涩难懂的诗歌要大胆舍弃,避免在无谓的“攻坚克难”中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三是熟读教材,广泛涉猎。高考试题体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教考衔接特征,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阶段仍不能抛下教材,而要立足教材,串联知识点,组织专题复习,让学生吃透教材,夯实巩固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博览群诗”,先积累阅读数量,再逐步提高阅读质量,达到见多识广、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所读诗歌要以近体为主,古体为辅;以诗为主,以词为辅;以通俗直白为主,以晦涩含蓄为辅。同时关注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这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者所青睐的选材方向。

四是规范作答,踩准得分点。高考试题注重命题规范,考生答题也必须遵守规范。一般而言,回答古诗阅读主观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开门见山,问什么答什么;第二步,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如新课标Ⅰ卷第16题为:“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因为题干已明确指出这道题考查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所以考生作答时可以省略第一步,直接进入第二步,即说明哪里用了对比手法。一是“骤闻”与“久听”的对比:诗人骤闻泉声,感觉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二是激流声与涓滴声的对比:泉流时而汹涌,听起来雄伟壮阔;时而滴沥,听起来清亮圆润。然后完成第三步,分析这种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泉声写得生动别致,深深地感染读者,引发共鸣。

总之,高效备考须明确规律、把准变化,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知命题、阅读与解题之道,才能在考场上更加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4年8月28日文章《2024高考全国卷古诗阅读考情管窥及备考建议》;作者:陕西省西安市博迪学校/韩延明)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