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常用义记忆,乃文言学习之重点难点,今给同学们分享文言实词的一些巧记方法,如成语助记、语段串记等,望举一反三,灵活掌握。
1.【除】
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去掉,除去。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司马谏议书》)
③修治,修整。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④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⑤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元日》)
【奇思妙记】
“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授予官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去掉、除去”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成语助记】
除暴安良 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语段串记】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相待,三顾其舍,亲除(修
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登车,荆轲感激而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于
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2.【辞】
①借口,理由。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②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古代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④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⑥计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奇思妙记】
“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言辞”。既然是“言辞”,就可能成为“借口”;同时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成语助记】
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微旨远 假人辞色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语段串记】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优美。子兰欲以叛国为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于楚之汨罗。
3.【殆】
①危险。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②通“怠”,懈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③大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④近,接近。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奇思妙记】
“殆”本义是“危险”,它与“懈怠”等意义有着因果引申关系,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成语助记】
百战不殆 殆无子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语段串记】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燃烧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
(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4.【负】
①用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承载,承担。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凭借,倚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享有。久负盛名。
⑥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⑧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⑨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奇思妙记】
“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用背载物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张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凭借、倚仗”;古代用“北”表示“败”,而“北”即“背”字,故其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辜负”人(自己或他人)。
【成语助记】
忘恩负义 忍辱负重 负荆请罪 负屈含冤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披裘负薪 决一胜负 不负众望
【语段串记】
赵国得和氏璧,秦王闻之,负(倚仗)强以城十五求之。赵国之臣纷议,蔺相如以为必许之,以负(使承担)秦曲。赵王召相如负(背着)和氏璧往之。相如临行日:“必不负(辜负)赵。”至秦,秦王不睬,相如知秦王负(背弃)约,令从者怀璧归赵。后人评曰:秦王有妇人之仁,若执意求之,则胜负(败)不易量。
5.【固】
①地势险要,城郭坚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②使之固,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固执。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④坚决,坚定。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本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⑥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奇思妙记】
“固”本义为“城郭坚固”。“城郭坚固”自然就能“坚定”不败,进一步引申出“固执”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如此”的内涵,故又虚化出“本来”等副词性质的义项。
【成语助记】
固若金汤 君子固穷 根深蒂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语段串记】
齐据险地之固(坚固),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坚决)止之。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固执)。田忌故固(坚守)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本来)有取胜之势,且田忌有谋,岂不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