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与线索

2024-10-18 12:1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3人

行文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厘清思路包括分析全篇结构、寻找文章线索和厘清段内以及段落之间的层次等。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全文通读。

一、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分析行文思路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设问方式列举】

①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②纵观全文,说说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发生

变化的原因。

③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试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技法总结】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

首先写了×x×,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全文整体上写xxx。

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了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注]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了。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乎乎。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呢。

③实话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瘦,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乌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缥缥缈缈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袭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不会永远吟唱,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柞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能在庙里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冬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并里。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他一页一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在传艺过程中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在教明月一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洒下一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附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我心里一热,以为他会把这本书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文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现在老了,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情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                          

二、寻找线索及分析其作用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设问方式列举】

①文章以什么为行文线索?设置这一线索有何作用?

②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③简要分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技法总结】

第一步:找出线索一“四看”定线索

线

 

看标题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看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素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一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②揭示主题。

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花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

例1:①先是忧虑(“忧虑却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②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③最后是高兴(“我的心情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由第④段中“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袭上了心头”可知,作者清醒后先是忧愁的心情,原因由第④段中“都不能上场了”“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可知,吟唱事业传承艰难,作者为此感到忧愁;第⑥段“我心里一热”,原因是听到徐正端嘱咐把《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作者很感动;第⑨段中,“我的心情特别爽快”,原因是此时听到卢琼的吟唱,感到传承大有希望,因此感到欣慰和高兴。

例2: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解析第一个要点不难回答,借物抒情类散文中的“物”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多是作为行文线索、抒情线索。第二个要点,借物抒情类散文中的“物”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是承载作者的情感。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