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鉴赏题,如何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2024-11-23 11:5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07人
首先,什么是鉴赏题?

24年新课标Ⅱ卷: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24年全国甲卷: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6分)
……

鉴赏题就是需要你主观感受的题。
比如问你这样写的好处,问你这样写的效果,谈谈你的理解,赏析文中划线句……都是鉴赏题,年年都考。

大部分孩子这类题会怎么做?
一类呢,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凭感觉做题。
题干看一下,对应的文章内容看一下,脑子里立马能蹦出所谓看似靠谱的答案。什么强调啊,引起读者兴趣等等。
还是一类呢,是去套所谓的模板。
很多老师,包括语文复习用书呢,把鉴赏题分特别细,比如小说具体分对人物心理的鉴赏,对人物行为鉴赏,对情节鉴赏,对环境鉴赏,小说分对标题鉴赏,对字词鉴赏,对句子鉴赏,对段落鉴赏,几十种,我们不说能不能背的下来,即便背下来,你会发现最近高考都是反模板的。

那正确应该怎么做呢?
记一句口诀叫做:艺术表里,情人节还读题

情人节还在读题啊,惨不惨啊,好惨啊~念两次就记住了。
分别对应:艺术手法,表层深层意思,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环境,读者,主题。这些答题角度你一个个检索过去,艺术手法有没有,表里深层能不能写呀,情节呢,人物……这样一个个找过去~

试想,你想到什么写什么、套模板,
跟我这样一个个检索过去,哪个方法可以让你把这个题目答全答准?

来看24年全国甲卷的一道鉴赏题:
原文:她的小儿子目光淡定,飞快地走出院落,又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手笑笑,然后大步踩过路边的草木灰,在阳光下缩小成一个移动的墨点,在远山的背景下渐渐消失。返回屋内,我以树墩做书案,在稿纸上飞快地记下一句话:“霜降后,一些植物枯萎,一些事物到来,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
问题: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

用刚刚的口诀来逐一检索:
艺术:象征意义,泥泞的路上——苦难的生活。踩在上面,克服苦难,迎难而上。
表里:就写“里”:面对生活的困境,有人经不起打击而败退,有人则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生。
情节:无
人物:对这里的人的赞美之情
结构语言:语言含蓄。
环境:无
读者:无
主题:前路艰难,但应迎难而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对有韧性生命的赞美。
检索完毕后,再将要点串连起来就是答案:
①面对生活的困境,有人经不起打击而败退,有人则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生;②虽然前行艰难,但也要凭借坚韧和勇气勇敢踏上征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③此句表达了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美。

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让你孩子阅读拿到高分甚至满分?这篇文章把底层逻辑给你讲清楚,举一反三到其他科目上,高考总分能多提50~100分。

那么这个方法是怎么来的?两步骤:
第一步,分析真题的标准答案
把最近5年真题的鉴赏题,还有大量模拟题的鉴赏题放在一起,去分析它的标准答案的构成,做好分类,分析出无非就是这几个角度。
第二步,选关键字编记忆口诀
以上这几个角度选出几个关键字,尝试组织成一个口诀,方便记忆。
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自己总结一个检索库,和对应的检索口诀。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底层思维:
第一,真题很重要
不要只是被动地做题,不要老师说今天去做这张卷子,然后只是完成这张卷子。
而是要自己去研究,把同类题放在一起去分析答案结构,分析答题规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考你什么样的能力,考你什么样的知识储备都是有延续性的,延续自哪里,延续自往年真题~

第二,在记忆上花点心思
高考有大量需要背记的内容,你像我这样刻意去设置记忆口诀。
高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夸张。很多同学都记不住,做个口诀:三比两问复偶借夸,你就记住了!
一定要自己做口诀!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